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710字。

  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联系。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稳定性,且与认识主体无关,所以自然科学家所获得的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客观性。
  自然科学史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科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实在为研究对象,即以自然科学家的自然科学活动为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家的自然科学活动是有目的意识、有价值追求的,而且还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对象不可能完全客观。
  自然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史研究也具有不同特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研究对象客观、可重复;研究手段中介——自然科学仪器客观, 实验可重复;所揭示的自然规律客观,并且只要具备某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这一规律就会重复出现。自然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性和同时性,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能够建立起直接的对象性关系,自然界是人们可以直接翻阅的“书籍”,自然科学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感官或仪器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观察、实验和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关系之所以具有直接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自然科学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具有同时性。由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和稳定性以及由此决定的观察、实验的可控性,使得自然科学家所获得的对研究对象的经验性认识具有可重复性,这些经验性认识可以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因此也就超越了时空,使自然科学研究与时间和空间无关。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无论在哪个年代做、哪个地点做或哪个国家做,其实验结果都是相同的。
  自然科学史研究是自然科学史家挖掘、整理自然科学史料,以语言形式在思想中重现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进而发现自然科学发展规律的过程。自然科学史家无法直接面对作为逝去的自然科学历史的真实面目,只有通过史料这一中介,但是史料总是“小”于它所反映的原本客体,作为史料重要成分的精神形态的文献、口碑,又“大”于原本客体,因为它毕竟是当事人或口述者主观反映的记录,由此看出,自然科学史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自然科学史研究具有间接性和不同时性,其研究对象是已经过去的现实存在,自然科学史家与研究对象大多不处在同一时代,换言之,自然科学史家要研究和认识的绝大部分是昨天和前天,而自然科学史家本人却生活在今天。自然科学史研究还与时间和空间均有关,以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例,如果某一大学某个大学生也正在做这一实验,并且得出相同的结论。从自然科学研究角度看,这个大学生只不过是重复了伽利略的实验,这种相同结论的得出是由于他们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同一实验,这两个实验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从自然科学史研究的角度看,这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历史事件,根本不是重复,因为无论如何,现在不可能再出现一个伽利略在相同的思想支配下和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重复这一实验。这两个实验的作用和意义也大不相同:伽利略的实验作为他创立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有力范例,并在改变自然科学面貌的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而载入史册;而大学生的实验的意义只在于他自身的学习,与伽利略的实验是无法比拟的。这一典型例子有力地说明了自然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史研究的本质区别。
  这些就决定了作为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史与自然科学将遵循不同的方法论原则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选编自邢润川、孔宪毅《自然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史方法论比较》)
  材料二
  从科学研究最一般的程序来看,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是可以统一的,而且也是必须统一的,只可能存在着科学和伪科学的分界线,而不可能有不同研究对象和学科之间绝对的分界线。那么,人们会问,我们又怎样看待现在社会科学中分析事物“质的规定性”这种研究方法的功能呢?实际上它和科学方法是不矛盾的。因为目前社会科学中关于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分析只能是对规律的哲学解释,它只能是认识的结果而不是出发点。有人之所以感到自然科学方法和它是对立的,一方面是对自然科学方法本质不了解,另一方面很多人错误地使用了分析“质的规定性”这一原则,把它当作研究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当我们没有认识有关对象时,我们并不能科学地知道对象“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当物理学家揭示力学规律以前,人们不可能知道天上行星和地上苹果在力学范畴中质的规定性是否一样。因此,先验地靠直观感觉和思辨来确定对象质的规定性,很容易落入错误的陷阱。它一旦成为构造理论选择材料的出发点,就很可能中断认识论中纠错和合理组织材料的程序。因此,正确的关于事物“质的规定性”只能在用科学方法认识有关对象后才能确定,它只能是对科学认识的哲学解释,因此它是不会同科学方法对立的。
  (选编自金观涛、刘青峰《探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联系具有稳定性,影响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认识。
  B.自然科学家的自然科学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带有主观性。
  C.史料总是小于或大于它所反映的原本客体,因为它是当事人或口述者主观反映的记录。
  D.目前社会科学中关于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分析是对规律的哲学解释、是认识的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只要具备某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这一规律就会重复出现。
  B.自然科学研究主客体的关系具有直接性,这来源于自然科学研究主客体具有同时性。
  C.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典型且有力地说明了自然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史研究的本质区别。
  D.人们在物理学家揭示力学规律后就知道行星和苹果在力学范畴中“质的规定性”一样。
  3.结合材料,下列论据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是(3分)
  A.经济学家用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来研究和预测价格形成和市场均衡。
  B.地质学家利用古生物学和生物资料的支持逐步确定了板块漂移学说。
  C.历史学家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探讨古希腊城邦战争的规模。
  D.社会学家将接受美学渗透在传播学、诗歌语义学等新学科的研究中。
  4.材料一从哪三个方面阐释了“自然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史研究”的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5.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最使瑞宣痛快的是钱老人并没完全失去记忆与思想能力,而变为残废。钱老人的神志逐渐清爽,在他看,便是残暴的日本人没有能力治服一位诗人的证明。他切盼能听到钱先生述说被捕受刑的经过,而详细的记载下来。
  可是,钱老人的嘴很严。他是绝对不会把被捕以后的事说给第二个人的。他越清醒,便越小心;每每在他睡醒以后,他要问:“我没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