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7850字。

  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电影《革命者》以李大钊行刑前38小时为叙事的时间范畴,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从1912年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选取了几个历史瞬间:比如,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五卅”大罢工、1926年“三一八”惨案、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入狱、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等事件,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包括张学良、蒋介石、陈独秀、毛泽东、段祺瑞、赵纫兰等历史人物,还包括诸如阿晨、庆子等虚构的社会小人物。他们虽然阶级不同、政见不同、立场不同,但是,他们都与李大钊进行了深入灵魂的跨时空对话。影片从他们不同的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地还原了李大钊作为革命者有血有肉的形象。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可以看作是近些年主流电影偏爱的“穿糖葫芦”叙事结构的新拓展,它实现了叙事方法的另一种创新表达。导演运用非线性蒙太奇叙事方式,实现了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李大钊这一革命者的现代解读。在张学良眼中,李大钊是有着赤子之心的爱国者,他对街头少年阿晨的爱,他对租界洋人的恨,他的仁爱之心铸就了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坚实基础;在蒋介石眼中,李大钊是危险分子,他是孙中山的座上宾,是敢说“你输了”的竞争对手,是促成国共合作的关键人物;在陈独秀眼中,李大钊是精神上的挚友,是情感上的真兄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是共同开创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同盟者;在毛泽东眼中,李大钊是伯乐,是革命的领路人;在庆子这些小人物眼中,他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他与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打成一片,他的威信与他的政治理念来自人民;在妻子赵纫兰眼中,他是值得用一生追随的崇拜者,他是爱家爱孩子的好父亲。与其说电影《革命者》是李大钊先生的传记电影,不如说,这部影片是李大钊的朋友、盟友乃至敌人追忆李大钊的青春成长史。
  新主流影视作品的创作不仅表现在对叙事方式的探索,还表现在对叙事影像上的精益求精。在电影《革命者》中,导演通过运用光影、道具、场面调度等不同手法,表现革命先行者崇高的精神世界。比如,监狱中的李大钊先生的轮廓光,既照亮了黑暗,也表征着文化觉醒者的思想光芒,实现了“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的审美意境。
  (摘编自赵晖《从<觉醒年代>到<革命者>,青春气质与诗意表达》)
  材料二:
  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电视刷《觉醒年代》,让无数个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作品之一,《觉醒年代》聚焦建营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
  “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导演张永新透露,他在剧中还多处使用这种隐喻手法来表达该剧主旨。为了保留这种特别的“车辙痕迹”,剧组还专门定制了几十米长的道具随着场景拍摄四处搬运,张永新希望通过这些隐喻的方式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出剧中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加明白全剧的深刻蕴意。
  《觉醒年代》用大量的隐喻作为镜头语言勾勒出时代风骨。第二集中,陈独秀在上海亚东图书馆宣讲自己办杂志的理念,剧中的一个镜头是一只蚂蚁在会场话筒上往复爬行。张永新说:“这个画面寓意了中国人在那个大变局、大过渡、大迷茫、大浮躁的时代中的上下求索。”再如毛泽东出场时,疾风骤雨的泥泞街头,被牵着的牲口、面无表情的百姓接连入镜,坐在车子上的富家公子吃着汉堡,泥泞道路上的女孩饥饿难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环境不言自明。
  除了在用隐喻蒙太奇表现历史社会情状、人物精神风貌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以外,剧中还爆发出诸多“金句”,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一些关于思想革新的观点、文化思辨的经典段落,能真切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意识,比如李大创对留日学生说的“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该有破釜沉舟之决心”,表达了其对北洋政府卖国行径的愤慨和立志救国的决心。毛泽东的“敢于努力救国之新青年,筋骨强,方能气力雄”等台词虽然朴素却掷地有声,言语中蕴含的哲理以及蕴藏的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引发当代观众的情感共振。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历史深度是这部电视剧的重要价值。电视剧用两代人的选择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唯有壮士断腕、革故鼎新才是中国的出路。这部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正是这种态度确立了电视剧的历史深度。
  《觉醒年代》在力求还原时代风骨中,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矢志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革命品格。
  (摘编自牛梦笛《<觉醒年代>:一部激荡思想的历史文化大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影《革命者》中的张学良、陈独秀、毛泽东段祺瑞、赵纫兰、阿晨等都与李大钊有对话镜头。
  B.电影《革命者》中的李大钊在不同人物眼中是不同的形象,这与这些人物的阶级、政见、立场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C.电视剧《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力求还原时代风骨,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的矢志情怀和革命品格。
  D.电视刷《觉醒年代》是部优秀的历史正刷,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具有历史深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线性叙事方法是一种创新表达,它实现了“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的审美意境。
  B.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社会环境要靠自然事物或自然环境的暗示才有新意,直接展示难以引观众。
  C.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刷中,那些蕴含哲理或蕴藏情怀的经典台词,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
  D.电影《革命者》和电视剧《党醒年代》在艺术上有各自的追求,从教育意义上看,前者侧重爱党,后者侧重爱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觉醒年代》中的镜头不属于隐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陈延年兄弟把“荷叶黄牛蹄”替换成青蛙,陈独秀看到后,将青蛙扔到了院子里的水池中。
  B.有一个镜头,机位是在骆驼脚底,骆驼从镜头上踩过,此时观众的视角是身处底层向上看。
  C.陈独秀出狱时放飞了鸽子,到了第40集的时候,鸽子又飞回来了,来到女儿陈子美身边。
  D.北大红楼落成于1918年,全楼以红砖红瓦建成,剧中的红楼按照1:1.2的比例复刻原版。
  4、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4分)
  5、蒙太奇在法语中是“剪接”的意思,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非线性蒙太奇”和“隐喻蒙太奇”的理解。(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的分析回归原文,根据原文内容判断选项的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逐一判断选项的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一的内容,结合题干要求具体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延伸。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材料内容,进而概括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山凹
  李天岑
  春宝喝了点酒,他刚躺下就呼呼噜噜睡着了。大脚一脚把他蹤醒,嚷道,就知道喝!
  嗯,嗯……春宝嗯着嗯着又呼呼噜睡着了。
  大脚又猛蹬他一脚,就知道睡,你没睁眼看看各家各户都忙着找门路脱贫致富挣钱哩,你不会也跑跑挣个钱,光穷着!
  一句话刺醒了春宝,他说,我又不会啥手艺,干恁些年生产队长就会敲个钟,开个会……你说干啥呢?
  大脚说,你明早就去找宝山,要求去他面粉厂帮工。
  第二天大清早,春宝就往宝山家去。宝山去年当上了村支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