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170字。
宜春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
②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不啻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③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
④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它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因此,这种情境下的“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季札挂剑之动人,正因为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是完全自愿、自觉而自由的,真正表现出绝对的诚信,充分显现了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以及他的绝对的“守约”,就反映并印证了这一精神自律。
(摘编自马爱菊《曾子的“慎独”》)
【注】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北方,来到徐国拜访国君,国君对季札的佩剑赞不绝口,流露出喜爱之情。季札决定在出访任务完成后,将宝剑赠给徐国国君。可是,当季札的出访行程结束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并解下佩剑,将它挂在墓旁的树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慎独”是儒家之为偶家的重要的思想符号之一,“慎独”一词中,“慎”之本义为“谨”,同时又可引申为“诚”。
B. “闲处”之时,礼法未及,监察又未达,在此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天地”里,君子能做到自律而小人则恣肆生乱
C. “慎独”之“独”,除有“闲居”的内涵外,还可指意念的隐秘之境,有“独知”意通,并且在“独知”中做到“慎独”很难。
D. 春秋时期,季札挂剑之所以动人,在于吴国公子季札能始终做到诚心正意地践行自己曾经对徐国国君许下的诺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入题,点明“慎独”之于儒家的重要关系,并且分析了“慎”“独”二字含义,从而强调了“慎独”的内涵。
B. 文章第二段,作者在“群居”与“闲处”的比较分析中展开论证,阐述了“慎独”的意义,曾子“慎独”思想具有“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
C. 文中三、四两段在论证上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并阐发了“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
D. 本文在阐发“慎独”思想的过程中,集引用、对比、举例以及假设等多种论证方法于一炉,内容详实,观点鲜明,持论有力。
3. 下列各项中,与本文“慎独”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在曹雪芹《红楼梦》中,贾府的贾宝玉喜读《西厢》,不好《四书》,然在父亲贾政的督勉之下,能偶涉“仕途经济学问”。
B. 古代贤士旅途劳顿,饥渴难耐,路上偶遇桃李挂枝,甚是诱人,却不伸手摘之,同伴质疑,贤士且言:“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C. 乡村邮差王顺友,山路传邮数十载而不延误一个班期、不丢失一个邮件,许多年来他始终执着坚守“一个人的长征”。
D.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论及为人处世、经世济用的人生道理时,曾省身自勉道:“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又可引申为‘诚’”错,原文表述是“‘慎独’之‘慎’,本义有‘谨’之义,又有‘诚’之义”;
B. “君子自律”错,原文为“君子或会自律”;
D. “践行自己曾经对徐国国君许下的诺言”错,原文指的是“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5日11时,正是条子泥涨大潮的时刻。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的鸟儿展翅腾起。一堤之隔,是它们避潮休憩的720亩“家园”。成千上万只鸟儿飞越海堤,它们落脚这里,等待两小时后潮水退去。
720亩专用地是盐城打造的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也是全球保护联盟团体携手盐城,把先进的国际观测方法、保护理念落在这片栖息地,最终形成可供全球学习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