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00字。
 第二十四课  病梅馆记
湖南常德市一中  邓传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夭”“病”“泣”“顺”“以”“之”“其”。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
课时安排
建议1教时
一)资料下载
1、简介作者。 
龚自珍(1792-1841),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10年,都是做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 
2、写作背景简介。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四十八岁时),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3、  八股文。
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每篇有部分组成。在内容上,八股文只许为圣贤立言,讲四书五经所讲过的道理,如有所阐发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学的范围。这种内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当时文化思想的发展危害很大。 
4、文字狱。
旧时统治者往往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5、《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清代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对晚清思想之解放和“诗界革命”都起过“开风气”的作用。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到太湖洞庭东山的一个槎湾村,一往情深,魂牵梦萦,既为诗情,又为友情。
王芑孙当头棒喝
  龚自珍原名巩祚,字瑟人,号定庵。出身浙江仁和(杭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外祖父段玉裁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母亲段驯是才女和诗人;祖父龚敬身和父亲龚丽正都是乾嘉年间显达的朝庭大臣或地方命官。然而“古来才大难为用”,龚自珍十九岁乡试仅中副榜,直至二十七岁再中举人。接着又十年应考进士,始终名落孙山。道光九年勉强中了进士,却因字写得不工整而被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从此抚剑吟啸,按箫悲天的诗文不断抒发出来。
  当他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整理结集,定名《伫泣亭文》,便首先送请他当时最敬佩的师长王芑孙审阅。王芑孙是吴县洞庭东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