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430字。

  福建省漳州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B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
  答案与试题解析(含作文范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我们与古人比肩而立,欣赏“野芳发而幽香,① 佳木秀而繁阴 ”的春夏之美,品味“瀚海阑干百丈冰,② 愁云惨淡万里凝 ”的冬雪之奇,观赏“朝晖夕阴,③ 气象万千 ”的洞庭之胜,领略“④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的潼关之险。
  我们和古人促膝长谈,体味李白《行路难》中人生失意后“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乐观自信,领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中仕宦沉浮时“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豁达开朗;感受词人“悠悠。⑨ 不尽长江滚滚流 ”“⑩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的复杂的人间况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佳木秀而繁阴
  ②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气象万千
  ④峰峦如聚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病树前头万木春
  ⑨不尽长江滚滚流(注意“尽”的书写)
  ⑩转朱阁(注意“朱”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逐渐步入网络云端,以甲作品背后动态的工艺制作过程。在刺绣、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直播中,创作者关掉滤镜、美颜,专拍手部特写,一针一线、一刀一划在镜头中被清xī①放大,拉近了观众与传统工艺美术之间的距离。丙。精湛技艺背后,精益求精、乙、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迸②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如今,借由新的传播媒介,使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了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促进了中华美学精神在新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 A (A.晰   B.淅)
  ② B (A.bìng   B.bèng)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填序号)
  甲  B (A.体现   B.展现)
  乙  A (A.一丝不苟   B.小心翼翼)
  (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①其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②一些优质直播和视频赢得超百万点赞
  ③更在于传递出工艺的深层内涵
  ④不仅在于完整还原了复杂工艺细节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实现了传统工艺美术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
  B.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实现了传统工艺美术的转变
  C.导致了传统工艺美术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
  D.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了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演示、从工艺展示到场景体验的转变
  二、阅读(70分)
  3.(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