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440字。

  抚州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卷
  说明:(1)本试题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在本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3)所有考试结束3天后,考生可凭准考证号登录智学网(www。zhixue。com)查询考试成绩,密码与准考证号相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流——即为“物的流通”。亦名“位移”,与物流“名异而体同”。1921年,美国人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言,“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据载,1918年英国人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把商品及时送到用户手中,或为“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②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中国古代虽没有物流的概念,但并非没有物流之物。从古诗词中,大抵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出名的一首“物流诗”应是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处之“骑”,便为物流运输之工具。那时最快的是马。官方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从南方出发,一路向长安(今西安)疾驰。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驰驿致之。”《唐国史补》载,杨贵妃虽生于蜀,但“岭南所生(荔枝),尤胜蜀者”。——按当时的运输条件,纵然“八百里加急”,杨贵妃想要吃到南方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是不容易的;而长安当地的普通百姓,于日用饮食方面,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涎水垂三尺,也只能干瞪眼,无计可施。
  ③“胃口”无法满足,“情义”又何尝不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家书”自然指亲人之间互报平安的信件。一封信,何以能值“万金”?有文学夸张的成分,更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即便没有战争,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快递渠道”。邮驿属于官方机构,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民间书信搭不上车。民间物流可走的“路”不多。若有,也许就是“镖局”,但镖局押送的都非一般货物,与百姓日常关系不大。杜牧有一首《旅宿》诗,“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一封家书,寄到旅馆时,已是一年之后的事情。纵然家里出了天大的事情,游子也只能望“信”兴叹。古代交通之不便可窥一斑。
  ④其实,我国邮政业务历史悠久,《秦邮律》便是我国最早的邮驿法规。而在此之前,上推至商周,官方也有传递信息的组织。传递的形式有两种:乘车和骑马。但乘车送信慢,快马加鞭快,“马递”代替“车递”。而在水系发达之地,则靠“船递”。
  ⑤无论何时,道路状况好坏,是物流能否畅达的关键。周朝时,道路的规模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小雅•大东》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指通往周京城的道路如磨石一样坚硬平坦。但此“周道”是“周的军用公路,禁止小民行走”。
  ⑥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中国真正的国际长途物流运输之路,最早应为汉武帝派遣张骞走出的古丝绸之路。这条路联通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明,长达数千公里。借助此路,汉朝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使者、商人纷至沓来,让中国的丝绸制品、西域的奇珍异宝实现互通,进出两旺。
  ⑦流者,活也。正是物流,促成了司马迁笔下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摘编自许锋《古诗词中的“物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1918年英国成立“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的说法,或许是物流的早期记载。
  B. 我国古代为农耕社会,人们商品意识淡薄,没有物流概念,只有部分“物 流通”。
  C. 导致古诗中描写的“家书抵万金”“家书到隔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战争引起的驿路不畅。
  D. 商周时期,官方就有传递信息的组织,陆路有“马递”和“车递”两种形式,水路则为“船递”。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介绍美、英两国关于“物流”的一些文献记载,旨在明确物流的概念及其价值意义。
  B. 文章引用杜牧的“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在论证我国古代交通不便,“物的流通”实际困难重重。
  C. 文章第⑤段引用《小雅•大东》有关资料,是对上文的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 文章末尾指出了物流使人“趋利”的负面影响,有助于论证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物流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长安当地上至杨贵妃这样的皇室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吃不到南方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和新鲜果蔬。
  B. 国际长途物流运输之路,最早是联通中国、印度、希腊文明,长达数千公里的古丝绸之路。
  C. 我国信息传递组织产生的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秦朝时期,《秦邮律》即是我国最早的邮驿法规。
  D. 在作者看来,物流就是“物资流通”,它是实现互通有无、搞活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主要原因是由于战争引起的驿路不畅”错误。杜甫所写“家书抵万金”的确有遭逢战争(安史之乱)的因素,但杜牧所写“家书到隔年”却没有提到由于战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末尾指出了物流使人‘趋利’的负面影响,有助于论证应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今年8月份,浙江嵊州石璜镇的一种“懒人稻”被网友关注。这种水稻这次收割过后,稻茬将再次发苗长穗,到10月中旬就可以二次收割。这种米不仅口感好、香味浓,而且产量同“两种两收”的双季稻不相上下。这就是“旱优73”杂交早熟再生稻。实际上,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培育历史。杂交稻、再生稻、超级稻、海水稻……稻谷品种逐步改良,为农业技术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