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810字。

  江西省九江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元前16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各地区文化逐渐融合。商周以后,中国北部已有强大的文明,将其他族群、阶层纳入同一政治、文化秩序。春秋战国接续已经发轫的动力,扩大了这一秩序的领域。中国文化的特色,此时也呈现出来,此后又有两千余年成长。同时,中东地区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城两个文明,则由盛转衰,后被边陲的波斯与希腊取代。两河、尼罗河流域本是颇有活力的文化核心区,但没能走向庞大持久的文化圈,却从此以后,分分合合,终于淡出历史。
  先从地理形势讨论。中国北方黄土高原、黄土平原、渤海湾平原三者一体,虽有山地,却非天险。南方则河川湖泊处处有之,偶有山岭,不成障碍。南北之间彼此密接,只有四川盆地等地自成格局。长江、黄河两河中下游代表的南方与北方,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又因彼此密迩而交流频繁。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经常接触,又不断抗衡,最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融合为一。
  中东两大文明则不同。两河地区北有高山,南有沙漠,难以逾越;其它方向通路狭窄。埃及在尼罗河谷地,两侧皆山,外面不是荒漠就是石碛山地。两河与埃及之间还隔了一个大沙漠,是以两个古代文明虽有接触,却不能密集交流。此间之征服者,只能“马上”取天下,而不能有文化的涵化力,将不同文化系统融为一个可大可久的核心。
  中东地区各地方文化,各自发展了独特的文字系统。两河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像文字,造字原则完全不同,始终无融合的可能。中国地区只出现了一套文字系统。它在新石器时代即已肇瑞,于商周时代一系相承。南方文化与北方交会时,南方可能并无文字,于是接受了北方的文字。战国列国出土的文书,虽有歧异,大体相同,属于一系。中国地区单一的书写系统;实与其文化的融合关系密切。
  从思想方式而言,两河流域的文献,显示出二元对立的观念:淡水与苦水、山雨与干风,皆难以调和。埃及古代的宇宙观,则为定于一尊的多元系统:法老是主宰,地方神祗各有职司。新王国时代,埃及向外扩张,接触异地文化,这套封闭的观念便难以自圆其说。
  中国古代文化则逐渐形成二元融合的观念,阴阳、动静都对立而互补。《周易》以相对二元、彼此调和作为事物的本质,这套观念迥异于中东两大文明。也许因周人秉持此想法,故其主宰北方时,能吸纳旧商人族群,并与各地土著共存,体现出很大的包容性。
  春秋时孔子提出“仁”,将人性与宇宙的道,结合为以人间秩序为主轴的思想体系,此即雅斯贝尔斯所谓“文化大突破”。而亚述与埃及于轴心时代却未有足够的大突破。中国的情形,综合言之,广大地区的古代族群,在接触的过程中,有同- -文字为载具,观念包容调和,遂能合为一系,源远流长。大突破后,人间的关怀,二元的动态及互补,成为中国文化系统主要的思想特点。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东两大古文明土地贫瘠,资源稀少,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
  B. 中东地区的两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这迥异于中国。
  C. 在文化大突破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主要思想特点才逐渐形成。
  D. 对立与互补,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论证具有宏观的视野,经由比较推出事物特点,方法得当,结论可信。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深人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C. 文章选材考究,以古中国之南、北两方与中东之两河、尼罗河,形成严谨的对比结构。
  D. 文章的论据服务于论点,如周易周人佐证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二元对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东两大独特文明,由于地理因素、文字特点、造字原则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其文化整合的实现基本没有可能。
  B. 据文章所述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脉络,倡导和谐的“和”文化定然具有更深远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C. 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与文中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些特征或表现相通。
  D. 文章开头便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在结尾终于交代了其具体内容,使得文章首尾呼应、内容完整。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中东两大古文明土地贫瘠,资源稀少,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可知,中东两大古文明是由于地形崎岖、沙漠阻隔而缺乏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选项错误归因。
  B.“中东地区的两大古文明,其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错误。由原文第五段可知,两河流域思想方式的特点是二元对立,但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并非如此,选项变换主体。
  D.“对立与互补,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错误。由第一段及全文内容归纳可知,融合与分割才是中国古文明与中东两大古文明在文化发展上显著的差异。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X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级的基本分类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