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42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年考高三语文试题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变异修辞是指为了表达特殊的主观心境而创造的和规范的、符合语法结构形式的语言相对而言的变异化的语言。变异化的语言往往具有神韵美,它能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感受。
  ②明代陆时雍认为,神韵是艺术化语言的生命和灵魂,是语言审美的最高理想。他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清代吴陈琰说:“味外味者何?神韵也。”(《蚕尾续集序》)简单地讲,神韵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旨。修辞很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空谷遗音,余韵无穷,使读者“妙悟”,修辞的“韵”就是指语言中流动的生气和盎然的韵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余味曲包”,指出语言应有含蓄蕴藉之美,他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所谓“隐”就是含蓄,有余味,耐人咀嚼。“余味曲包”,就是语言中尽量包蕴着言外的余味。这余味就是神韵。刘勰认为好的语言应该是意义表现于言辞之外,文采潜伏在暗处发光。作为描绘性的语言,刘勰认为应该是“物色尽而情有余”,对物体的描绘应该饱含着发话人真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语言必然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③变异修辞神韵的特点之一是“无理而妙”。“无理”指违反一般生活情况以及思维形式;“妙”,就是很有余味。“无理”既然是指违反一般常规和思维逻辑,也就是没有客观的普遍性;“妙”,乃是欣赏者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力自由的活动,去领会那种看似无理但又有理的艺术境界,引起感受上的愉悦,也就是具有主观情感的普遍性,或者是趋于某种情感的不确定性的认识。《西厢记》中《送别》一折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眼泪染红枫叶,这在生物学和物理学上都是说不通的,是“无理”的;然而,在心理上和感情上却是存在的,是逼真的,表达了莺莺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情。从事理上讲,“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那么离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修辞上讲,这一问一答,却是最合乎人心理的真实的。细想,这“无理”之中仍然有“有理”之处:“霜林”是红的,所以“染”而“醉”;眼泪是液体,所以可以用之来染物。如果没有这种特点,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这种语言形式上的无理,却蕴含有耐人寻味的神韵,那当然是很妙的了。
  ④变异修辞神韵的特点之二是“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好的修辞语言“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而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可解。”(清•叶燮)即情感化的东西,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然而欣赏者“设身处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而自由的运动中,则能使想象趋向于某种不确定的认识,领会到某种“可言”“可解”的“意”和“趣”。审美愉悦正是在这种“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之间获得。
  ⑤变异语言的神韵之所以美,正因为它通过“无理”获得“妙”的修辞效果,通过“有意无意”表达了“趣”的韵味。
  (摘编自骆小所《变异修辞:神韵美的创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变异修辞是一种变异化的语言,它往往具有神韵美,能给读者以深层次的艺术审美感受。
  B.明代陆时雍认为变异化语言是语言审美的最高理想,也是艺术化语言的生命和灵魂。
  C.好的语言应该是描绘性的语言,必须是意义表现于言辞之外,文采潜伏在暗处发光。
  D.变异修辞看来是反常的、无理的,而欣赏者可以通过想象去领会其合理真实的一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他人观点或相关材料,以此来有力论证变异修辞的神韵美,令人信服。
  B.文章采用引证法、例证法、对比法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说理更加透彻深刻。
  C.文章结构清晰,先提出观点,再分角度论述变异修辞神韵的特点,后总结归纳。
  D.文章第③段举例从事理和修辞的角度说明了变异修辞神韵“无理而妙”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集中体现变异修辞神韵“无理而妙”的特点。
  B.陆时雍讲的“神韵”、吴陈琰讲的“味外味”、刘勰讲的“余味曲包”和叶燮讲的“可解不可解”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变异的修辞语言。
  C.因为变异化语言具有语言表达上的神韵美,修辞语言可通过“无理”获得“妙”的修辞效果,通过“有意无意”表达“趣”的韵味。
  D.正因为变异修辞的意趣在“无理而妙”“有意无意”“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中呈现,所以它感情凝重隽永,余味深长,沁人心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加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祥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坚定文化自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