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420字。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空缺的部分。
  王国维曾经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山回路转不见君,①     ”以目送友人远去之景而含依依不舍之情;“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流露出在外征战的将士思家而难回的悲慨;“何处望神州?③     ”寄托了诗人登楼北望而怀念故国的情感;“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表现了文天祥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悲;欧阳修则从“⑤     ,⑥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的四时之景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景中既可寄情,景中也可蕴理: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⑦     ,⑧     ”即包含新事物必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而李白《行路难(其一)》的“⑨     ,⑩     ”则鼓励后人面对困境时不要放弃理想。
  2.(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既有物阜民丰的   甲____(A.内容  B.内涵),也tū  ① (A.凹  B.凸)显出其与生俱来的文明属性和特质。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中国是一个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国家。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也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中国既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乙____(A.不可磨灭  B.不可捉摸)的重大贡献。小康中国既秉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又开放创新、向其他文明汲 ②
  (A.jí  B.xī)取智慧和营养,   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     
  ②     
  (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此产生了新的物质、制度、文化
  ②不断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
  ③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成果
  ④不断丰富人类文明的灿烂图谱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二、阅读。(70分)
  3.(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标题表明,这是诗人在被贬谪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诗。
  B.颔联坦陈心态,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的信念愈发坚定。
  C.颈联以“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之景衬托英雄失路的悲慨。
  D.尾联表达了对晚辈探望之心意的感激和老有所依的欣慰之情。
  (2)首联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大凡一花一木,虽得雨露自然之功,而欲其本根之蕃茂,花叶之鲜新,非培养不能也。先君子①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及花开时,千枝万蕊,五色陆离,竞有生平未经见之奇者。次年灌溉稍懈,仍是单叶常花,平平无奇矣。乃知培养人材,亦犹是耳。或曰:“每见丛莽中时露好花一枝,则谁为之培养耶?”余曰:“本根有花,虽不培养能开放;然狂风撼其枝,严霜凌其叶,吾见其有花亦不舒畅矣。”
  子弟如花果,原要培植。如所种者牡丹,自然开花;所种者桃李,自然结实。若种丛竹芝藤,安能强其开花结实乎?虽培植终年,愈生厌恶。
  (节选自[清]钱泳著《履园丛话卷七??臆论》)
  【注】①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及花开时 及:      
  ②虽不培养 虽:      
  ③愈生厌恶 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
  B.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
  C.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
  D.先君子偶种凤仙花/数十盆置于庭砌/朝夕灌溉/颇费精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