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30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 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
2. 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规范咏物诗答题步骤
难点:提高咏物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通过一轮复习,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
1. 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 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梁实秋
古人常常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今天就让我们从万物态中体会感慨情。
(二)、明确考情(1分钟)
《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
1.精读诗歌,感受其艺术形象,理解、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角度欣赏作品。
(三)、命题分析(1分钟)
1. 从学科素养上看,创设情境,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求创新。
2. 从考查方式上看,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探究情境。
3. 从设问方式上看,小切入点是命题的趋势;题干的设问更加具体,让考生知道答题重点。
(四)、教学目标(1分钟)
1. 明确托物言志诗的答题步骤
2. 学会由物及人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知识回顾(2分钟)
咏物诗的定义及特点?鉴赏方法?
常见标题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常见意象 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常见情感 借物自况: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借物抒怀:表达高尚的情操或怀才不遇伤感等。
借物寓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