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560字。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题材篇 常考十大题材专项突破
古代诗歌从题材角度可分为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哲理诗、题画诗、干谒诗等十大类。
1.送别怀人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题材特征 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
内容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迹;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天涯游子送友人归乡时往往夹杂着乡愁)。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也可称虚实结合);
⑤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注】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捶打时发出的声音。
标题标志 “送”
内容标志 “游子”“离歌”“客中过”
内容情感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所用手法 借景抒情、想象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朝闻游子唱离歌”说的是魏万的走,“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B.“御苑砧声向晚多”是虚写长安,意思是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莫见长安行乐处”中的“行乐处”是实写长安,本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C.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气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关城树色催寒近”中的“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这首诗写了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感到悲凉,构成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图画。
【解析】选B。B项,“御苑砧声向晚多”是实写长安,而“莫见长安行乐处”中的“行乐处”是虚写长安。
2.全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