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850字。
专项集训 实用类文本阅读
集训1
(24分)
一、(科普推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他们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营养师……但别小看他们,他们可是科普界的“正规军”,他们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权威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内容。无论是以最健康的方式诠释“吃货有道”的大学教授范志红,还是年事已高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抑或是用才情为科学代言的物理学家李淼,他们都乐于创作、醉心科普。这些人都是“‘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的获得者,他们相信,只要将科普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总有一天,这些新鲜的科学知识会“开花结果”,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科普界还有很多逸趣横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从脍炙人口、圈粉无数的北斗导航风云史《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到近几年热播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从科普讲座《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到优秀影视作品《重现化学》。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的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热潮,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了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再次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普的花儿为什么越来越红?》,人民网)
材料二:
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所以读者面狭窄;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厚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渐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不同特点的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用户黏性。如航天类期刊,在航天发射时可提供实时转播服务,聘请专家穿插专业解读;结合有关游学的规定,为广大学生读者和中小学校提供参观航天博物馆、纪念馆的服务,既扩大了宣传面,也取得了实效;举办航天技术专题讲座,让专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再如美食类期刊,可与特色餐厅合作,提供试吃券、抵用券等。各家可以有不同手段,但只要特色鲜明,结合有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另外,期刊的编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分享心得,倾诉感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摘编自陈彩连《科普期刊转型发展需有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三:
3月16日,“我是科学家”第六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活动于果壳办公室成功举办。在本次培训活动中,果壳编辑部内容总监谢默超向到场的科研工作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知识科普视频制作、分发经验:
“果壳自2021年起就开始进行视频内容的探索和制作。我们做了一档更好看、更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节目——《果壳大百科》。这档节目有三大优势:内容选题新颖有趣,有果壳内容团队的全面支持;互联网MG形式的知识纪录片,视频形式更丰富,用可视化论述的形式讲述,并采用真人叙述的方式以及实拍素材;固定叙事逻辑,栏目感强,容易培养用户黏性。”
谢默超称,科学传播既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媒介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其实科普也可以很“抖”。从2021年3月份开始,他们通过抖音账号“酷炫实验室”,用新奇有趣的短视频进行知识科普,把复杂知识通俗化,把更多的科学内容更广泛地传播给用户。
(摘编自《如何打造科普热门短视频,有必要把这个秘密抖出来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普界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普知识。
B.没有“典赞”科学传播人物的“推波助澜”,科普界的很多逸趣横生的优秀作品难以引起传播热潮。
C.传统科普期刊的读者面窄,又没有学术期刊那么丰厚的经费保障,生存和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D.果壳利用抖音短视频进行科普,这是利用媒介平台宣传推广科学知识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活动推选出一批乐于创作、醉心科普的人,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
B.传统媒体必须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这样才能改变读者严重流失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C.一些科普期刊因为充分利用不同手段,建立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D.《果壳大百科》是一档内容新颖有趣、形式多种多样、好看又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节目。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用户黏性”的含义,并概括说明材料中提供了哪些提高科普“用户黏性”的方法。(6分)
二、(乡村振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材料一: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3月8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