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430字。
2020-2021学年南京市“校际联合体”高一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入轨不到一周,就要告别太空?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颗卫星的事情要从垃圾回收讲起。
地面上垃圾处理都不容易,太空垃圾清理起来就更麻烦了。金牛座纳星觉悟很高:“维护太空环境,要从自己做起。”
金牛座纳星搭载了基于薄膜机构技术的离轨帆载荷,旨在验证薄膜离轨帆高效收拢和在轨展开技术,并实测离轨效果。该离轨帆装置展开面积为2.25平方米,收拢时仅有高尔夫球大小,布置在星箭分离机构的内部空隙部位。设计师介绍,该装置采用先进的微米级薄膜折叠收拢技术,展收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可加装至各类成熟的小卫星平台而不占用卫星自身包络。卫星寿命结束后,只需启动帆面解锁指令使其展开,薄膜帆会增大卫星迎风面积,利用轨道上稀薄大气形成的气动阻力,让卫星慢慢减速,逐渐脱离轨道。
据金牛座纳星下传图片显示,薄膜离轨帆装置在轨展开正常,遥测数据显示卫星状态良好,姿态稳定。地面人员将持续跟踪卫星轨道,实测薄膜帆离轨效果。大家不必为它匆匆告别而遗憾,这颗星风风火火登场,就是为了潇潇洒洒谢幕。这,正是它的使命。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9年10月8日)
材料二:
航天是高风险事业,在享受航天探索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航天活动中的风险因素,了解航天事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上世纪50年代人类具备了进入太空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卫星、飞船被发射入轨,使得地球附近的太空不再空旷。然而,人类制造的机器设备都有着设计上的使用寿命,各类航天器也不例外。当航天器出现故障,或者达到了使用寿命,电源、燃料耗尽,航天器便无法继续运作,人类也会失去对它的控制。这时,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航天器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垃圾”。
失效的航天器数量很多,当这些失控的航天器互相碰撞,以及由于残余燃料爆炸等原因解体时,还会产生大量新的空间碎片,这些太空中飞速飞行的物体会对正常工作的航天器产生巨大威胁。在电视报道中,我们常能看到宇航员在飞船中轻轻飘舞,仿佛太空中的一切都是缓慢和轻柔的,这是一种错觉。宇航员之所以能在飞舟中轻舞,是由于他和飞船在同一个轨道上,即具有相同的速度、高度和轨道角度。一旦轨道参数不同,两个不同轨道上的物体将存在巨大的相对速度,这种速度差值可能比飞行的子弹还要快得多,使得任何一小块碎片都可能具有彻底摧毁另一颗卫星的能量。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存在巨大威胁,因此各航天国家都对太空垃圾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解决太空垃圾最根本的办法是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如对报废卫星进行受控坠毁处置以及将到达寿命末期的高轨道卫星移入墓地轨道等方法,都可有效减少大型太空垃圾的产生。此外,通过对使用完毕的运载火箭末级进行“钝化”处理——排除残余的燃料和气体,也可避免火箭残骸爆炸产生更多的空间碎片。对于在现已经形成的太空垃圾,在现有技术下进行回收和清理是困难的,且在经济上无法承受。因此,各国只能通过监控空间残骸的轨迹并调整正常工作航天器的轨道来应对太空垃圾的规避。对于宇宙飞船、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在设计时也会考虑微小太空物体撞击对航天器安全的影响。
太空垃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如果太空遍布了太空垃圾,那么任何一国的航天器都无法安全飞行。因此,各国应尽可能地共享太空垃圾的轨道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正常卫星与太空垃圾碰撞,进而避免产生更多新的太空碎片。更为关键的是,各航天国家需要正确处理政治军事矛盾,以免因为国家间的冲突加重太空环境的污染。美俄等具备先进太空技术的国家都拥有主动摧毁在轨航天器的能力,如果这些国家因为军事冲突对敌对国家航天器进行大规模的打击,可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空间碎片,而这些碎片又会与其它在轨物体碰撞产生连锁反应,最严重时有可能使人类丧失进入宇宙空间的能力。因此,各国需要在技术、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加强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太空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节选自人民网——科技频道,2019年4月22日)
材料三:
两百年以来,在靠近地球的各条空间轨道,已经聚积起了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卫星”——从单个的螺栓、螺母直到整座的宇宙村。这些“材料”中的四分之三,是早已被人遗忘的、谁也用不着的废物,为了保证空间轨道塔的安全,应该侦察出这些东西,并且尽可能地把它们清除掉。
幸运的是,在那些过了时的空间轨道堡垒上,恰好装备着各种适合这种用途的、极其出色的设备。它们上面原有的那些被用来发现正在靠近的远程火箭的雷达,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截获所有各种“污染”宇宙的东西。然后,它们可以发射激光, 将有些“卫星”烧成极细的尘埃,而那些大一点的“卫星”,则被迁移到更高的、比较安全的空间轨道上去。至于某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那就把它们恢复原状并送回到地球上去。
至于大量的、必须在离地球不很远的轨道上工作的各种有用的卫星和空间站,那就得仔细检查它们的空间轨道,并在某些情况下加以改变。不言而喻,同所有各种经由人类之手创造出来的东西一样,空旧轨道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陨石的袭击。在一天之内,安装在它上面的各种测震仪,将会记录下许多次作用力为若干毫牛顿的冲击;每年也可能会受到一二次轻微的损伤。而或迟或早,说不定在哪个时候,总会有什么大东西撞到轨道塔上,从而使得一条或者几条轨道临时出点毛病。在最坏的情况下,空间轨道塔甚至会在某个部位上被击断。
(节选自英 亚瑟•克拉克《天堂的喷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牛座纳星卫星完成验证薄膜离轨帆高效收拢和在轨展开任务后,帆面解锁指令就启动,从而让卫星减速,脱离轨道。
B. 航天器所产生的太空垃圾对人类自己的太空探索安全有着巨大威胁,但我们可借助激光等现有技术对其进行完全清除。
C. 航天器进入太空之后,一旦发生故障,危害是致命的,会导致其无法运作,而地面人员无法对其修复,只能失去它。
D. 卫星和空间站都有自己的空间轨道。只有当它们脱离自己的轨道时,才会受到陨石的袭击,但其损伤程度大小不等。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对薄膜离轨帆装装置讲行解说时,既有外形、大小和位置方面的,又有科学原理方面的,还有实际操作层面的。
B. 材料一中,科研人员目前对金牛座纳卫星已进行了薄膜离轨帆装置在轨展开实验,效果很好,但离轨情况还需要验证。
C. 对于聚积在靠近地球各条空间轨道上的“卫星”材料,我们都认为是无用的, 并早已把它们遗忘了,需要将其清除掉。
D.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未来在处理太空垃圾过程时,那些失效航天器上所装的极其出色的设备如雷达等可发挥重要作用。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地球上的微生物无处不在,航天器在生产和测试过程中都可能沾染并最终带上太空。为此,航天器组分装前要对其各部件、分系统消毒。”
B. “太空安全环境形势严峻,针对失效航天器产生的太空垃圾所采取的基于薄膜机构技术的离轨帆载荷技术回收航天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C. “目前,航天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向太空发射了各种各样的航天器,诸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航天器给我们的生活提共了便利。”
D. “克拉克利用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对于世界来说是一项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轨道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4.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人们评价克拉克的《天堂的喷泉》和电影《流浪地球》都属于“硬科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完成验证薄膜离轨帆高效收拢和在轨展开任务后”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单“卫星寿命结束后……让卫星慢慢减速,逐渐脱离轨道”可知,应是“卫星寿命结束后”。
B.“我们可借助激光等现有技术对其进行完全清除”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在现有技术下进行回收和清理是困难的”可知,现有技术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D.“只有当它们脱离自己 轨道时,才会受到陨石的袭击”错误,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同所有各种经由人类之手创造出来的东西一样,空旧轨道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陨石的袭击”可知,处在任何轨道的航天器都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陨石的袭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对于聚积在靠近地球各条空间轨道上 ‘卫星’材料,我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经山海(节选)
赵德发
一个绿、黄、蓝的三色世界,出现在吴小蒿面前,蓝的是海,黄的是沙滩,绿的则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松林。
海风袭来,松涛声声。
李言密指着面前的松林道:“吴镇长你看看,他们说要建鱼骨庙,在这里就行。”
吴小蒿看了一下,觉得这里果然合适。这些松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栽的,是当年搞的海滨防风林带,在隅城海边绵延一百多公里,每棵树都有碗口粗,松针绿得发亮。他们走进松林,勘察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