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100字。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用术语及答题公式
一、散文答题特种公式:
作用技巧类:
1、修辞手法(12):比喻、比拟、排比、双关、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常用12种,其它:呼告、通感、顶针、回文、引用等(偏僻)。
2、表现手法(13):衬托、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对比、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像、用典、以小见大、前后呼应等。
3、结构方式:
4、表达方式(5):记叙(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工笔、自然描写、社会描写、还有多种人物描写等)、议论、说明。
二、小说答题特种公式
社会生活(讥讽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映什么、揭露什么、表达什么……)
人物(用词把握+在原文找到根据+凭常识=完整概括)
情节(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掀起波澜,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3、使文章情节更完整,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4、设置悬念,吸引下文;5、构成对比或衬托或抑扬等,为引出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环境(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交代(地点、时节),奠定基调,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前文,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2、社会环境:交代社会背景,暗示…社会关系。
备注:注意简答与详答
1、情节:简答,纯用术语;详答,简答+展开。
2、人物:简答,烘托了人物形象或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和突出或较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详答,简答+展开。
3、社会生活:简答,点明了文章主题或深化了文章主题或较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详答,简答+展开。
三、题型与答题(部分)
1、“为什么”“特点”“原因”“理由”“哪些”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原文即“上策”(70%);(2)技巧(2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
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对而全2、“含义”“含意”类:
答题规律:(1)采用“上策”(60%);(2)技巧(30%);(3)自己概括即“下策“(10%)
提示:(1)原文找答案技巧:直接抓住关键词+逆向找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主要是关联词)+注意标点符号提醒(2)注意词语的“双义”性(3)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4)注意“对而全”。
3、“如何理解”“作用”“赏析”“妙处”“好处”“写作特点”“技巧”“手法“怎样”等题型。
答题规律:(1)立足于技巧(70%);(2)立足于原文(20%);(3)立足于文外(10%)。
答题方式:技巧+经过+术语+句意或段意或主题特别提醒:(1)对而全(2)分清主次(3)层次性(4)不宜少也不宜多(2-3)4、某词能不能换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诀窍:(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简练、传神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主要、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4)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