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530字。

  2021年广西百色市平果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阅读(29分)
  1.(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慢下来”首先要有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没有耐心,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专注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有无耐心。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阅读全文,你认为下列所拟写的标题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B.论耐心与成就
  C.耐心的内涵
  D.如何修炼养成耐心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列举生活现象引出论题,阐释“耐心”的内涵和影响。
  B.第③段画线的短语“在相当意义上说”说明耐心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C.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相同,都是先进行举例论证,然后再进行道理论证。
  D.最后一段给出了修炼耐心的方法,是对前面论述的进一步深化。
  (3)下列对选文第⑤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古往今来具有耐心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耐心成就意志之美”的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B.运用了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了“耐心成就意志之美”的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C.运用了比喻论证,用“文火慢炖、细水长流”比喻“耐心”,形象地论述了“耐心成就意志之美”的观点,使说理通俗易懂。
  D.第⑤段画线句子,和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属于道理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观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7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0年8月10日,第12版《新华字典》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70年前,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新华字典》集举国之力开始编纂,叶圣陶、魏建功、邵莶麟、陈原、王力、吕叔湘等学术大家先后参与编纂修订。经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