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00字。
北京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近日,学校准备开展主题为“请党放心,抗疫有我” 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要求每人出一期手抄报。
1. 下面是你为手抄报的第一板块找的文字和图片材料。
在与病毒对垒的关头,各种社会资源都十分宝贵,人心稳定与否更是直接影响大局。“传谣-辟谣-传谣”怪圈循环,搅得人心不安,还浪费了许多传播资源。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让科学权威的信息跑在前面,回应社会大众的关切,对冲谣言生存的空间。面对各种“小道消息”,切莫未经思考就随手转发。多查一查来源,多问一问真相,谣言的“底细”必会显露。当治理越来越精准,公众媒介素养也越来越高,谣言才能真正失去生命力。
(1)下面是四幅抗疫广告宣传截图,请从中选出一则你最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并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中的广告词,理由是: _________
(2)在《古汉语词典》中“底”的义项有:①最下部,底层。②至,引申为止,停滞。③何,什么。④的。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文中“底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是手抄报第二板块的内容,请进行修改。
回溯起来,抗疫一年多时间,各类谣言始终如影随行,“病毒变异疫苗无效”不过是捕风捉影、断章取义的又一例。涉疫谣言为何屡禁不绝??传播学中有个著名的谣言公式,即谣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疫情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兴衰,而且关系到每个人健康与否。另一方面,这一话题又涉及医学知识,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即便专家反复以大白话科普,信息的鸿沟也很难悉数消弭。这就给不法分子借“疫”发挥提供了机会,尤其当下,媒介技术高度发达,一张截图??一段视频分分钟就会传遍社交网络,而每一则谣言背后,可能都是一笔流量生意。
(1)对文中方框中依次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正确的是( )
A.问号 逗号 B.问号 顿号
C.破折号 省略号 D.破折号 句号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溯”的“溯”应读为“shuò” B.“门槛”的“槛”应读为“jiàn”
C.“如影随行”应写为“如影随形” D.“屡禁不绝”应写为“屡禁不决”
(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李老师还要求你们对各类报刊中关于抗疫报道的文字进行词语使用正误的校对。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或词语,其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早报》:有些人总是担心新冠疫情会成为常态,成为人类一大劫难,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B. 《都市报》:抗疫这段时间,虽然很多店铺没有开门,万人空巷,但为了战胜疫情,这都是值得的。
C. 《青年报》:最近,我市对防控工作不利的7名干部予以免职,问责党员干部232人。
D. 《X市日报》: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停课不停学,坚持做好线上教课质量
4. 一位同学以对联形式表达对逆行者 赞美。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灭疫除瘟,钦也!国家忠士;
下联:
【1~4题答案】
【答案】1. ①. 示例一:甲 ②. 运用比喻,将肺部比作宝贵的玉璧,化用成语“完璧归赵”,“赵”“罩”同音,强调口罩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示例二:乙,化用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即强调了疫情防控还不能放松,又暗示抗疫就如同一场革命一般,只有众志成城才能胜利。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示例三:丙,借用英文“Number one”在网络中的音译词“南波万”,强调接种疫苗是防疫工作中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化用俗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句式整齐。示例四:丁,化用成语“情深义重”,运用谐音、对比,赞美了在重大疫情面前无数志愿者、医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深厚情义。 ③. 隐藏的真实的事物根源或内情
2. (1)B
(2)C
(3)疫情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每个人健康与否,而且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兴衰。 3. A
4. 赴汤蹈火,赞哉!民族脊梁。
【解析】
【1题详解】
(1)考查赏析广告语。
甲:化用成语“完璧归赵”,“罩”与“赵”谐音,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人的肺比作玉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口罩对于保护自身健康,防控疫情的重要性。
乙:化成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