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90字。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重难点】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3教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如《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等。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二、 时代背景
  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