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90字。

  《鸿门宴》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鸿门宴》(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探求语法规则;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价值观。
  【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价值观。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对文言知识的随文点释和故事情节的整体感知,我们不难发现鸿门宴诠释了历史的变数与偶然,曾经叱咤风云的项羽最终走向了英雄末路,正可谓“一念之间,一宴定天下”。
  二、温故知新
  【问题设计1】解释“因”“为”的意义与用法以及文言句式的特点。
  1、因
  ①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
  ③因击沛公于坐介词,趁机
  ④因以讽谏介词,凭借
  2、为:
  ①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
  ②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动词,谋划
  ④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⑤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动词,成为
  ⑥客何为者动词,做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⑧何辞为助词,呢
  ⑨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替
  3、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4、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动句
  【问题设计2】分析文言虚词“因”“为”与两组文言句式的语法规则。
  1、因:①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和依据;②副词,表示承接上文,引出结果。
  2、为:①为(wéi),一般作动词、助词;②为(wèi),作介词;③不过,当“为”作介词表示被动时,读“wéi”。
  3、宾语前置在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往往提到动词之前。
  4、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像“于”“为”“被”“见……于”“受……于”“为……所”“为所”等。
  三、品评人物
  垓下歌  
  项 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除丰功伟绩之外,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尽管两首歌一开口都不同凡响,但项羽英雄失路,刘邦却衣锦还乡。我们不禁会问:“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我想,《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问题设计3】请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项羽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语句,并用准确精练的词语在旁边评点。(引导学走进“我认识这样一个项羽”的评点)
  【明确】言之有据:听曹无伤言(大怒)决意伐刘——受项伯说(许诺)答应善遇——受刘谢罪(留饮)自愧设宴——范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见伯护刘(不应)继续纵容——樊哙闯帐(称赞)赐坐赐酒——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点:刚愎自用自负轻敌少谋轻信目光短浅优柔寡断
  【问题设计4】鸿门宴是《史记》流传下来的一段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