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220字。

  天津市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4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10月1日起,文旅部制定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__________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的行为将被禁止。
  例如,同样是订一张飞机票,长期在平台上订票的“熟客”,基于其对平台更高的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显示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高低,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只能望其项背。例如在手机套餐中,运营商往往偏爱的都是新客户,给新人专享的套餐颇为大方;但对那些常年使用的老顾客,选择就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在于运营商深谙消费者心理而__________——不用过分担心老顾客变心,因为更换手机号和运营商太折腾了。类似情形,还发生在视频、购物等其他网络平台上,凡是收集用户信息,具备强大分析能力的网络业态中,大数据“杀熟”的生意__________。
  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新客更便宜,熟客价更高,这显然是对一些消费者的歧视性待遇和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的__________,既违背诚信,也有失公平。更重要的是,无论从法律层面或道德层面来看,消费者个人的消费习惯、偏好、搜索关键词等数据信息,本质上都属于个人隐私数据,即便平台可以获得消费者授权同意后进行使用,但用来“杀熟”就已然涉嫌违规使用隐私数据,有侵权之嫌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
  A.使用       变本加厉       司空见惯       侵犯
  B.滥用       有恃无恐       屡见不鲜       侵犯
  C.使用       变本加厉       屡见不鲜       侵占
  D.滥用       有恃无恐       司空见惯       侵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显示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高低,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难以望其项背。
  B.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高低,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只能望其项背。
  C.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难以望其项背。
  D.平台会“智能”地根据搜索频率显示分析其对飞机票的迫切程度,进行动态浮动加价,单纯从追求利润的角度而言,传统销售方式只能望其项背。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一。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词。“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D.《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①使用:运用、利用。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结合语境,应是过度胡乱使用,选“滥用”。
  ②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有恃无恐:因有所依仗而不害怕。结合语境,运营商依仗的是老顾客基本不会变心,所以不害怕,选“有恃无恐”。
  ③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司空见惯”主观性强,“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
  ④侵犯:指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侵占:非法占有公家或别人的财产;用武力侵略、占有别国的领土。和“权力”搭配,应该用“侵犯”。
  故选B。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