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30字。

  写作专题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尚书》中提到,要培养人,必须先陶冶性情。所谓“直而温,宽而栗”,意思是梗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加以明辨。而傅雷先生勉励他的儿子,要做这样的人: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可见,良好的性情往往是相反相成的。
  对于当代青年修身养性,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题答案】
  【答案】例文:
  方圆相济,修身养性
  曾几何时,我们开始习惯于给原本中性的性情词染上评价色,外向大方为善,内敛沉默为弊;温柔宽厚为善,严肃高傲为弊;圆为善,方为弊……
  依我刍荛之见:方者,存弊也;圆者,存弊也。方圆相济,乃是修身养性之真义。
  方者,我将其定义为人固有之质,正如置玉壶中的冰心,似出淤泥的芙蓉,自然无繁饰,是个体鹤立的高蹈姿态。
  人之出生,并非一张白纸,冰心虽清却有其寒,芙蓉虽雅也有其弱,有人天性爽直,有人天性宽厚,有人温柔,有人高傲……总而言之,物之不齐。固守天性不改,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吟诵过这样的古典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欣赏过这样的革命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我们见证过这样的时代镜头:党员干部与乡亲们共同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农村。
  ……
  这些诗句、歌曲、镜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一直滋养着我们。
  上述材料对认识、理解“文化”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的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可以写演讲词、观后感、倡议书,可以写游记、书信、评论……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于800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