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700字。

  宁波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四)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mò  ①   ,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容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坡,坡上寒烟翠”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qì  ②    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净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落mò_____       ② 休 qì_____
  (2)加点字“凝”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1分)
  A.níng B.yí C.nǐ
  (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山色不寒 ②绿意犹存 ③树头枝梢 ④仿佛五彩着色 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答案】(1)寂 憩
  (2)A
  (3)A
  【解析】(1)落寞(luò mò):形容人寂寞的心境或者状态。休憩(xiū qì):休息。
  (2)凝(níng):是指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也有聚集,集中的意思;故选A。
  (3)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根据前后文的照应关系来排序即可。“绿水白波,涟漪汤漾,丰盈不减”描绘的是苏州城内的景色,由“放眼苏州城乡内外”可知,画横线语句处应描绘苏州城外的景色。先描写城外的整体景色“山色不寒”,故①在前,然后写山上的“层林尽染”;④具体描述“层林尽染”的景象;写完山和林,开始看“树”,而②是对③中“树”的具体描写,故排序为:①⑤④③②。故选A。
  二、句子默写(10分)
  中国的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是一个抒情传统,怀乡则情溢于景,“(1)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观海则意溢于海,“水何澹澹,(2)_______”。情有时直白,“遥怜故园菊,(3)______”;有时含蓄,“乡书何处达?(4)_______”。友情依依,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借月传情:“(5)____,_____”;乡愁难遣,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望乡关而愁:“(6)______,_____”;请写出传达了诗人对故乡浓浓思念的诗句(连续的上下句):“(7)_____,_______”。
  【答案】古藤老树昏鸦 山岛竦峙 应傍战场开 归雁洛阳边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本题中应注意“藤、竦峙、傍、雁、洛、峨眉、羌、逢”这几个字的写法。
  三、名著阅读
  3.小文阅读《水浒传》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参考阅读笔记,帮小文解惑。(4分)
  《水浒传》开篇先写洪太尉放出108个天罡地煞,之后才写众多好汉造反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水浒传》阅读笔记
  回目 任务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洪信、张天师……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高俅、王进、史进……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史进、鲁达……
  【答案】示例:写洪太尉放出108个天罡地煞,为后文起义的“一百单八将”埋下了伏笔。以洪信为引子,引出高俅等奸臣祸乱朝政的情节,使好汉造反显得顺理成章。暗示民众造反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罪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作品主旨。借助鬼神引出故事正文,以增添神秘感,这是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常用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构思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可从内容、效果、结构等方面进行考虑。由洪信的事开头,引出后文高俅等奸臣的内容,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旨。开篇先写洪太尉放出108个天罡地煞,小说中写入鬼神的内容,增加了神秘感。结构上,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4.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问题。(4分)
  为倡导文明风尚,共建和谐社区,某社区正在招募文明形象代言人。假如下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到招募现场,你认为谁适合(或不适合)做文明形象代言人?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内容作出分析。
  A.《世说新语》中的谢安
  B.《聊斋志异》中的婴宁
  C.《水浒传》中的李逵
  【答案】示例一:我选A项。我认为谢安适合做文明形象代言人。因为谢安是社会名流,他的举动常常被作为名士风度的标杆。谢安在东山隐居时,与人泛海游玩,面对风浪,他从容镇定,同行者为他的沉稳与雅量所折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