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570字。

  河南省八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三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场考试150分钟,满分150分。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①逻辑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涉及具体的科学发现却涉及科学发现的程序和方法。逻辑的对象是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换句话说,逻辑是识别和判断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科学。此外,逻辑的科学性质还在于它与科学一样,是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的。
  ②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的人。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③逻辑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④作为理性精神的一种象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多数古老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圣贤、宗教和法典,而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极具独特性的逻辑。逻辑在希腊文化中结出的第一个硕果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立不仅仅在于它为人类产生了一系列实用而美妙的定理,更主要的是它孕育出一种人类文明的新的知识形态:由几条相对简单自明的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人类知识仅靠推理就能获得,而且还精确无误,这还是第一次。受这一成就鼓舞,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其他领域,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纷纷仿效,从此演绎的公理化方法作为表达、组织和构造人类知识的典范形式,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领域都可以看到演绎的公理化的理论模式。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逻辑是一门以所有的科学和所有的探索领域为对象,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的科学。
  B. 逻辑通过论证的方式来推进自己的研究,它可以判别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是否正确、有效。
  C. 理性在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推演活动中可能会做出不正确的定义或划分,因而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D. 逻辑的理性精神促使人类的思维走向完善,激发人们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逻辑公理的选择,逻辑规则和定义的确定,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这些都是逻辑理性精神的体现。
  B. 一个理论一旦确立了逻辑有效性,那它就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从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
  C. 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的文明孕育出独特的逻辑,可见逻辑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几何原本》是人类第一次仅靠推理获得准确知识的范本,它由几条公理演绎地推论出数百条定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论证来推进自己的研究,这是逻辑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逻辑的最重要的特性和本质。
  B. 自在的理性存在先天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借助逻辑来克服它,进而使理性的德行达到完善。
  C. 一个理论是由论证和描述性语句构成,其中论证决定了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
  D. 直到人类将理性应用于哲学、数学等其他领域,演绎的公理化方法才成为人类表达、组织和构造知识的典范形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广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征集意见,民调显示超八成人支持监管》《南方都市报》2021年7月21日)
  材料二:
  问:“双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一是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