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160字。

  2022年福建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五)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中国文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让我们漫步文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吟“蒹葭苍苍,①_____”想象《蒹葭》中迷离朦胧的秋境;咏“②_____,③_____,上下一白”,领略《湖心亭看雪》中苍茫浩渺的冬景;品“④_____,⑤_____”,触摸李白在《行路难》中渴望得到重用的复杂情感;赏“⑥______,⑦______”感受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比喻传达的刚健昂扬之气;诵“大道之行也,⑧______”,理解往圣先贤憧憬的理想家园;读“⑨_____,⑩_______”,体会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晨昏变化。
  【答案】白露为霜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天下为公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雾凇、沆砀、与、垂钓、碧溪、乘、畔、晖、夕阴”等字词易写错。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中华古诗词典jí  ①  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中华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乙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中华古典诗词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  ②  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学习、亲近中华古诗词,能够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___ (A.籍    B.藉)
  ②__________ (A.qiǎn   B.qián)
  (2)请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 (A.传递B.传承)
  乙__________ (A.苍白无力B.软弱无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填入文中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涵养博大的内心情怀   ②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③获得雅致的生活情趣   ④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根基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1)A B
  (2)B A
  (3)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髓、精华)(缺少宾语,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
  (4)C
  【解析】(1)①“籍”和“藉”同音、字形相近。“籍”基本释义是书、书册,而“藉”基本释义是垫在下面的东西。根据语境选择“籍”。 ②“潜”读音为qián,不读qiǎn。
  (2)甲处“传递”意思是传送、辗转递送。而“传承”是传递和继承,“中华历史”应该选“传承”;乙处“苍白无力”形容贫弱无力,多用来形容语言。“软弱无力”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不中用。“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应选“苍白无力”。
  (3)修改病句:成分残缺。“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缺少宾语中心词,应补上“的魅力(精髓、精华)”等,修改后的句子,符合原句句意,符合语法、语境即可。示例:中华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4)排序注意句子前后逻辑关系:应当先是“生活情趣”,接着“内心情怀”,再到“文化自信”,最后“民族精神的根基”,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整体。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6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