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10字。
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四)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其中第Ⅰ卷共l1题,共27分;第Ⅱ卷共13题,共93分)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濒临(bīn) 别墅(shù) 味同嚼蜡(jiáo)
B.谥号(shì) 坍塌(tān) 抑扬顿挫(cuò)
C.哂笑(xī) 哺乳(fǔ) 一气呵成(hē)
D.剽悍(piāo) 蝉蜕(tuì) 惟妙惟肖(xiào)
【答案】C
【解析】
C.哂笑xī——shěn,哺乳fǔ——bǔ,故选C。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都是一样的_________之人,_________,在世沉浮,悲喜交集。对于与我们个人境遇不同的人,能给予的最高尊重或许就是视若常人,安然待之,不刻意地_________同情,不急切地播撒自以为是的善意,我们只是一起分享生命的喜悦。
A.平凡 随波逐流 显示 B.平常 和光同尘 显露
C.平常 随波逐流 显露 D.平凡 和光同尘 显示
【答案】B
【解析】
平凡:指不稀奇,平常:指普通、不特别;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随波逐流:指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显示:指明显地表现。显露:指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现出。
根据语境,应是“我们都是一样的平常之人”,和光同尘,“不刻意地显露同情”,故选B。
3. 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B.很多学校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出劳动教育的有效经验。然而,不可忽视的是,C.仍有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其中,D.最突出的问题是将劳动和劳动教育简单等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劳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缺位。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B.词序不当,应把“总结和探索”颠倒位置,改为“探索和总结”。故选B。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次,鲁迅等人贪玩迟到,寿镜吾对他们说:“今天你们是挨板子 还是对对联?”“对对联!”大家异口同声。老师给出三字对“独角兽”。大家七嘴八舌地对起来:双头蛇、三脚蟾、六耳猴、八脚虫、九头鸟等 只有鲁迅从 尔雅 中摘出的“比目鱼”受到了称赞。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D
【解析】
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与运用。“是……还是……”是一个选择问句,只可以在句子最后用问号,前一句不能用问号,排除AC,因为已经使用“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排除B,《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词典,应用书名号,故选D。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B
【解析】
B:能体现边塞神奇壮丽的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没有“归雁、候骑”。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5G网络
①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高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