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70字。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I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雎”,题目取自诗的第一句;“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寤寐”,指日日夜夜;“悠哉悠哉”,指生活很惬意,很闲适。
  B.比兴手法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开头即用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C.这是一首描写男子对女子思念和追求的爱情诗,表现了古代青年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D.本诗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感情表达坦率朴素、健康热烈,与《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蒹葭》风格有异。《蒹葭》的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时采用的是含蓄委婉的手法。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2~4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尤清冽                     尤:非常
  B.悄怆幽邃                       邃:深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太阳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相与步于中庭——(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写景物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甲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乐”。甲文“心乐之”是作者一开始内心愉悦的表现,但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因此“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所以才“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文写了作者寻友“为乐”,在这游乐中又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人生的感慨和自我排遣的旷达。
  C.甲乙两文作者都遭遇贬谪,都借描写游玩的景色表达情感。甲文作者被贬永州,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的清闲孤寂和乐观豁达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