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39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2年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2.04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为了弘扬长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江天万里——走近长江”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史地社团负责“文明传承绵延长”展板。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一曲【甲】长江之歌【甲】,唱出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依恋。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穿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经吴越,茫茫九脉,浩荡东流,奔腾入海。滔滔江水,滋养了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也孕育了深厚的长江文化。千百年来,烟雨朦胧的水乡泽国,更是催生出一个诗意的文化符号【乙】江南【乙】。万里长江横贯东西,支流辐辏,港埠星罗,物畅其流。长江,以其生生不息的姿态和兼收并(xù)__________的胸怀,成就了长江文明的赓续与发展。
  (1)一位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拼音对应的汉字和意思,以及【甲】【乙】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脉”在文中的意思是“像血管一样连贯而成系统的东西”,应读为“mài”。
  B.“兼收并(xù)”中的“xù”在此处意思是“接连不断”,应写为“续”。
  C.【甲】处应填书名号,标示歌曲的名称。
  D.【乙】处应填双引号,标示特定的称谓。
  (2)同学们在《新华字典》中查到“罗”的义项有:①捕鸟的网;②散布,陈列;③搜集。根据文段内容及字典释义,你认为“港埠星罗”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2.文学社团负责“千年文脉润古今”展板。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博大浩瀚的长江文化,源于数千年的厚重积淀。以长江水系为脉,各民族文化跨越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绵延不绝、辉煌宏大的长江文明。千百年来,江水流出了河姆渡、良渚等新石器文化,也淌出了阳刚之巴蜀、浪漫之荆楚、婉约之吴越,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她奔涌着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轻快欣喜,承载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激扬着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豪气……长江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1)同学们对展板上的两幅书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两幅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幅笔力遒劲,古意盎然,让人感受到范仲淹与古仁人相同的忧乐观。
  B.第一幅笔法厚重,庄严大气,让人感受到范仲淹的博大胸襟和高远志向。
  C.第二幅笔画平直,端正工稳,让人感受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和济世情怀。
  D.第二幅字体挺拔,潇洒飘逸,让人感受到范仲淹心忧天下的赤子之心和人生境界。
  (2)为了弘扬长江文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江苏省(图1)的名胜古迹丰富(如南京的秦淮河、镇江的北固山等),文化名人众多。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哪一位可以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名片?联系其经历或作品,说明理由。(2分)
  A.杜牧B.辛弃疾
  选择: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
  3.生态社团负责“大江安澜丰碑立”展板。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长江安澜,从来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甲】千年来,长江流域人民兴利除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促进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乙】昔日险滩成胜景,今朝高峡出平湖。气势恢宏的三峡工程,__________民族工程的铮铮脊梁,__________治水兴邦的民族期盼,__________中华民族的复兴步伐。“十三五”时期,全面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丙】实践表明,长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是交相辉映的。【丁】唯有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唱响长江新时代的主旋律。
  (1)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书写  ②见证  ③展现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2)文段中【甲】【乙】【丙】【丁】四个句子使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句B.【乙】句C.【丙】句D.【丁】句
  4.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在展板上拟写了一副对联。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纳川汇流,  ①  ,江河纵横铺画卷
  下联:  ②  ,文润古今,民族复兴  ③ 
  A.①百舸争流   ②水利兴盛   ③谱新曲
  B.①百舸争流   ②治水兴邦   ③展情怀
  C.①舟行天下   ②水利兴盛   ③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