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330字。

  2022年兰州市九年级诊断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基础??运用(24分)
  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共同守护民族记忆,康续文化根脉。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说文解“春”】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春”字。这个字形体不定,但基本由“帅”“日”“屯”三个部件组成。《说文解字》中说:“屯,难也。象帅木之初生。屯然而难。”“日”,是阳光,带来了春天的生长。“春”由“屯”,“日”“帅”组成,形象地体现出春季万物苏生,的过程——大地冰封严寒,草芽悄然地积聚生机,艰难破土;在阳光的普照下,最终焕发出强旺的生命力,春草màn yán(),遍布原野。
  在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之间体现出一种微妙、神奇的韵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国人从春天中体会到的,是一种bù qū bù náo()、雄浑旺盛的生机。这份阳光下的生机磅礴,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遏□,这就是春天的精神气象!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
  màn  yán         bù   qū     bù    náo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悄_______然   磅_______礴
  (3)参考下面的知识链接,结合语境,为原文□处选择正确的字。
  止:停止;拦阻,使停止。     制: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
  (4)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自然之间体现出一种微妙、神奇的韵律”中“微妙”“神奇”词性相同。
  B. “草芽悄然地积聚生机,艰难破土”中“积聚生机”“艰难破土”短语类型不同。
  C. 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D. “这就是春天的精神气象”一句的主干是“这是春天”。
  【1题答案】
  【答案】(1)蔓延 不屈不挠   
  (2)    ①. qiǎo    ②. páng    (3)止    (4)D
  【解析】
  【小问1详解】
  蔓延(màn yán):指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引申为延伸,扩展。
  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o):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小问2详解】
  悄然(qiǎo rán):释义是忧愁的样子;形容寂静无声。
  磅礴(páng bó):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规律等。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根据“这份阳光下的生机磅礴”可知,这是自然规律,故应填“止”。
  【小问4详解】
  D.有误。主语是“这”,谓语是“是”,宾语是“精神气象”。主干是:这是精神气象。故选D。
  【“春节”缘起】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春节”虽然还没有作为正式名称出现,但其岁时年节的意义已经形成。
  ①新石器时代,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
  ②传统的大型岁时祭祀仪式常在岁末年初的冬春时节举行,这便是春节最初的起源。
  ③人们丰收之后的祭献与庆祝活动自然成为年度周期的界标。
  ④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准,体现着古人的生活节律。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②③
  【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语段主要介绍“春节”的形成过程,根据时间顺序推论,①句中“新石器时代”在时间上最早,所以应该放在最前面;①句“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与④句“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准”的内容相承接,所以④句应放在①句后;③句内容正好体现了“古人的生活节律”,与④句后半部分相照应,所以③句应放在④句后;②句“这便是春节最初的起源”中提到“春节”一词,恰好与横线后文的“春节”一词相承接,所以应该放在最后。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①④③②。
  故选B。
  【年俗知多少】
  4. 下列诗句,反映了春节的哪些民俗活动。请你写出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______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______________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