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710字。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辟关于网络文学的系列报道,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我忍不住也来说说网络文学。相比较诞生于农业时代的纸质传统文络文学如此红火,必定有其红火的理由,有其吸引人们眼球的特点。
首先,网络文学的民主性赢得了作者和读者。在传统文学里,文字书写需要一定的门槛,受到从水平、名气、审稿到印制,甚至关系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霸权,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象征。虽然文人并非真的有钱有势,却一直矜持地把持着文字,而把大众排斥在门外。网络文学,让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是文学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鲜明的注脚。
其次,网络文学便捷而迅速,不仅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自己的作品挂在网上,就连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所喜欢阅读的作品尽收眼底。传统文学中的写作方式,已经完全抵挡不住如今网络阅读的便捷与轻巧。可以说,网络阅读已经渗透进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他们乐于接受的生存方式之一。
不仅如此,网络文学还方便作者随时随地的修改和读者即时即刻的跟帖。前者是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后者是网络文学独具魅力的文学批评。读者的读后感,无论追捧的热议,还是尖锐的批评,都可以显现在网上;作者也可以不服气,依样画葫芦反批评。如此直接而真情毕露的互动,为大众带来参与的快感,是传统文学中绝对出现不了的现象。
农业时代的马车,逐渐被火车、高铁所代替,或许是其必然:但是,农业时代所诞生的纸质传统文学,却不见得一定被新时代的网络文学所取代。在文学艺术方面,只有变化,没有进化。当然,网络文学也存在自己先天不足的弱势和短板,门槛低了,作品的良莠不齐是不可不正视的问题。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络文学也容易误以为在网络时代人皆作家,从而使得文学水平慢慢跌落和文学价值逐渐贬值。
因此,我们实在应该正视网络的现状,使得网络文学能够扬长避短,及时补氧,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纸质传统文学一起,相互借鉴,彼此促进,在新时代比翼齐飞。
(取材于肖复兴《也来说说网络文学》)
材料二
目前,网络文学与传统纸媒文学在创作方式上各寻各路。网络文学以在线写作、在线更新、即时互动、持续连载的传播方式,确立了其大众化的审美范式,发挥着大众娱乐的文化整合功能,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模式,这无疑对网络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文学从中国古代故事里脱胎、演变,形成了一套新的讲故事方式,所运用的手法包括延伸、翻写、借境、重塑、重构、羽化等,这正好和网络作家的民间身份络作家今何在的《悟空传》直接取材于西游记故事,以现代文化视野重新塑造故事里的人物形象,贯穿现代文明思想。传统文学特别重视小说结构,对生活“可能性”进行书写,网络小说则更重视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对生活“不可能性”进行书写,超级异能、架空历史、宇宙幻想成为叙事的常态。
网络作家的生存方式和写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网络上的写作者必须在与生存的抗争中摸索自己的写作之路。一方面他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作,另一方面他们的写作又是对生存的直接反映,网络作家这种“在生存中写作”的方式更接近文学的原生状态,虽缺乏技巧,却有鲜活的在场感。尽管和主流文化有所交接,网络文学目前仍属于俗文化范畴,但我们不应该在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划出鸿沟。从文化发展史上看,中国的文化高峰往往是在俗文化极大丰富的基础上产生的,失去了俗文化的土壤,雅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网络语言也对文学语言形成了挑战,文学语言如何包容新的语言形态,如何准确并最大程度地承载时代信息,是包括网络作家在内的每个作家都无法回避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网络和影视传媒的影响下,文学语言本身的艺术性越来越不被关注。因此,在考虑当代文学语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进行更加彻底的反思,将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媒介纳入到研究范围之内。
除了幻想、仙侠和穿越等追古题材,网络文学还有很多当代题材作品,多为大众所喜爱的都市类,如职场商场、婚恋家庭、浪漫言情、青春校园、当代军事、悬疑恐怖等等,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网络作家写不到的领域。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发展,原本是一种自然状态,市场却给这些类型贴上了商业标签,把类型固化了,形成了“跟风”的习气,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网络文学的读者大多比较年轻,相当一部分人涉世未深,他们更需要一些形象生动、通俗流畅的故事来感知社会、认识世界、愉悦心灵。现阶段,网络文学要努力为最广泛的大众阅读人群提供优秀的通俗小说。应该相信网络作家当中的优秀作者,会逐渐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文学规律又不违背市场规律的道路,解决好市场与文学之间的矛盾。
总之,网络文学带来的烦恼和惊喜,是这个时代不能忽略的文学话题,也是当代文学必须面对的现实,它关乎新文学和新作家成长,某种程度也关乎中国文学如何向世人展现其自身的面貌。
(取材于马季《网络文学的三个变量》)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学写作受很多条件限制而形成一定文学霸权。
B.网络阅读成为年轻读者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部分。
C.开放互动的网络文学增强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D.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文学必然会替代传统文学。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网络文学红火理由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具有民主性。 B.网络文学便捷而迅速。
C.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多。 D.作者和读者互动性强。
3.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学重视结构,书写现实生活;网络文学重视情节,追古题材多。
B.网络作家在生存中写作的方式更接近文学的原生状态,有现场感。
C.网络文学的当代题材作品受市场影响,完全商业化,固化了类型。
D.网络文学可以帮助年轻读者感知社会、认识世界、愉悦心灵。
4.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在创作、阅读和评论上的自由性,推动了文学大众化。
B.网络文学属于俗文化而传统文学属于雅文化,二者界限分明。
C.网络文学新的语言形态对传统文学语言形成的挑战无法回避。
D.网络文学带来的烦恼和惊喜影响着新文学和新作家成长。
5.作者认为,网络文学和纸质传统文学应该“相互借鉴,彼此促进”。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条概括。(5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网络文学必然会替代传统文学”错误,原文说的是“农业时代所诞生的纸质传统文学,却不见得一定被新时代的网络文学所取代”,可见,网络文学未必会被传统文学替代。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原文“网络文学的民主性赢得了作者和读者”可见选项正确。
B.原文“网络文学便捷而迅速,不仅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将自己的作品挂在网上,就连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敲击键盘……” 可见选项正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取材
王安石
夫工人之为业也,必先淬砺其器用,抡度其材干,然后致力寡而用功得矣。圣人之于国也,必先遴柬其贤能,练核其名实,然后任使逸而事以济矣。故取人之道,世之急务也,自古守文之君,孰不有意于是哉?然其间得人者有之,失士者不能无焉,称职者有之,谬举者不能无焉。必欲得人称职,不失士,不谬举,宜如汉左雄所议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