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10字。

  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八年级语文
  命题人:       审校人:
  说明:1.本试卷共五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他没有表现出怅惘(wǎnɡ),而是积极去斡(wō) 旋,当时的场景确实很震憾人心。
  B.北雁(yàn)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消声匿迹了。于是,家乡又进入了风雪载(zǎi)途的寒冬。
  C.他的瞳仁流露出亢奋的神情,似乎告诉我们他要冲破这闭塞(sè)的环境,挣脱这世俗的羁绊(bàn)。
  D.当我还在偏僻(bì)的山村工作的时候,父亲总是嘱(zhǔ)咐我不要殆慢工作,宽慰我定会苦尽甘来。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无数巨匠一生,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的“工匠精神”。
  A.默默无闻        敬畏       一丝不苟      倡导
  B.名不见经传      敬畏      小心翼翼      传扬
  C.名不见经传      畏惧     一丝不苟      倡导
  D.默默无闻          畏惧       小心翼翼       传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B.草木荣枯,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C.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他们的枪声。
  D.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A.“颂”是祭祀乐歌,“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官廷乐歌。
  B.“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C.“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
  D.“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5.班级开展“低碳生活在身边”综合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引发同学们的热议。下面四位同学的发言,偏离了议题的一项是(       )(2分)
  A.甲:我认为“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洗菜、洗脚水冲马桶等。
  B.乙:我认为“低碳生活”要做到不污染环境,少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
  C.丙:我认为“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只是一种理想,还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D.我认为“低碳生活”要绿色出行,少开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4分)
  采 桑 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①好,狼籍残红②,飞絮濛濛③。垂柳阑干④尽日风。
  笙歌⑤散⑥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⑦,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②狼藉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③濛濛:今写为“蒙蒙”,指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④阑干:横斜,纵横交错。⑤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⑥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⑦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6.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暮春图。
  B.词的下片表现出游人去后环境之静谧,反衬此前湖上游乐的盛况。
  C.此词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D.词中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7.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张 观 传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徙澶州①。河坏孙陈埽②及浮梁,州人大恐,或延观趋北原以避水患。观曰:“太守独去,如州民何。”乃躬率卒众增筑之,堤完,水亦退。寻徙郓州。旧法,京东通安邑盐,而濒海之地禁私煮③。观上言:“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