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0790字。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民政部统计,2002年至2012年,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锐减至270万个,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就有几百个。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我们将面临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村落消失了,儿时的山丘被推平了,小桥流水人家不复存在了,乡愁又能寄托于何处呢?
  曾经生生不息的传统村落既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是大势所趋,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好,契合公众的期待。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偏远农村就应该选择性遗忘,就应该任其自生自灭。相反,随着人口的减少,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分布也更加零散,很多日渐调零的村落,固有的村民自治也形同虚设,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治理投入不仅不能削弱,相反还应该加强。留守老人需要关心,鳏寡孤独需要照顾,对那些遗留在村庄的人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关心。
  我们呼吁保护传统村落,是提醒人们看到它作为一种乡愁载体、一种历史遗存、一种传统生活样式的重要文化意义、精神价值,并不是主张人们还生活在那种穷苦中。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我们乐见城镇化改变了人口结构和城乡格局,让很多人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但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成果,不仅应该惠及城市人口,也应该适当反哺农村,最大程度呼应“留守者”改善生活品质的合理诉求。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人们看到了农村焕发全新生机的可脆性,也对心中那个久远的小村落寄予深情。更多地关爱还留守在村落的人,尽最大可能保存好乡村风貌,那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所在才可能一直等在那里,我们才可能回得去。
  (摘编自李思辉《不能把“最后的村民”遗忘在繁华之外》)
  材料二: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含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人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过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这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几年,我国传统村落消失速度很快,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村落的保护。
  B. 只有保护好传统村落,保护历史遗存、传统生活样式、文化根基,才能改善农村生活品质。
  C. 以血缘关系构建的群体,人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集居,因为养活群体的土地需要不断扩大。
  D. 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血缘的范畴。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没落,是造成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以及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的原因。
  B. 工业化、城镇化符合公众期待,而保护寄托乡愁的乡村风貌可以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二者要协调发展。
  C. 与自己家相比,“外婆家”也有血缘上的意义,但通常在地缘上存在差异,不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也不是血缘和地缘的合一。
  D. 很多“新客”“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可见在中国乡土社会中没有纯粹的地缘。
  3. 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论证了社区原始状态和血缘社群分裂后的乡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是合一、难以分离的。
  B. 第二段从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和土地报酬递减律限制两方面,论证了乡土社会血缘社群分裂的必然性。
  C. 第三、四段互为补充,论证乡土社会中地缘缺乏独立性,基于血缘的地缘构成现象在乡土社会非常显著。
  D. 文章采用引用、比喻、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乡土社会血缘结合的特点。
  4.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如何才能使乡村振兴。
  5. 有人认为,围绕“乡愁”,材料一在回答“怎样做”,材料二在回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泉水润泉城
  王国政
  ①济南因泉水闻名。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字,道出了济南泉水之多、分布之广。
  ②我对济南泉水的了解始于四十多年前。那年,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