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依题而行,全盘考虑,规范答题——突破诗歌鉴赏作答失分瓶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解读诗歌,明确诗歌的考点。
2、培养学生建构诗歌基本知识体系,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答题规范。
3、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1、建构诗歌鉴赏的知识体系,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答题规范。
2、提升学生思维素养,提高认知与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 建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和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展示
对诗歌进行大意的解读,介绍阅读诗歌的基本思路:看标题,明题材,参考注释。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①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② 。
遥知辨璧吏③,恩到泣珠人④。
[注] ①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②富春:古县名,诗中指李判官赴东江所在地。③辨璧吏:负有置办玉壁使命的官吏。④泣珠人: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从听说李判官出使写到李判官跟随皇帝的使者离开,可见诗人的不舍。
B.“左语”“文身”运用借代手法,用来代指李判官即将赴任之地的少数民族。
C.“通”“化”二字交代了李判官此次赴任东江的使命是传达圣意,教化边民。
D.尾联说虽然知道你负有置办玉璧的使命,仍希望你同时把朝廷的恩泽带给边民。
16.请从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分析诗歌颈联的作用。(6分)
二、分析学生答卷
展示学生答卷,总结答卷问题:
1、审题不准确
2、知识系统建构缺失
3、盲答
三、明确解题环节
解题环节一:情境解读、明确考点
解题环节二:建构知识体系、知识对接题干
解题环节三:模式规范化、表达专业化
四、学以致用
冬晴
宋代:陆游
岁暮常年雪正豪,今年暄暖减绨袍。
春回山圃梅争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