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40字。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点石成金话“炼字” (统编版高三)
教学目标:
1.明确“炼字”的概念以及古诗中的“炼字”对象;
2.了解诗歌鉴赏题中炼字题的考查形式;
3.指导炼字题的答题方法,归纳答题步骤和模板。
教学重点:目标3,归纳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炼字的意义,学会赏析并运用。教学方法:指导方法,归纳演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在《春》里,描绘“春花图”的时候,有一个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里有一个用得最生动的词——“闹”,它不仅写出了蜜蜂叫的声音,还写出了挤挤挨挨涌动的动作,更活现出了一个热闹的场景。这个“闹”字用得非常准确、生动,它要比“飞”呀、“叫”呀形象得多,表达的内容也丰富得多。这就是写作中的炼字。古代诗歌语言凝练传神,离不开这种炼字法的运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古诗中的炼字知识。
二、明确概念,什么叫“炼字”?
炼字,又称“炼词”。修辞方法之一。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就是对语言进行锤炼,从字词的海洋里挑选出最准确、最鲜明、最具个性的词语来对诗词意境进行描摹或情感抒发。朱光潜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他所说的“咬文嚼字”,某种程度上就是“炼字”。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古人作诗,常常“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二、幻灯片展示:相关名句和典故,了解古人作诗对“炼字”的重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