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4680字。

  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押题信息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选官制度逐步形成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制下形成的“纳卷”“行卷”制度,最大限度地推动了诗歌创作之繁荣。
  唐朝科举考试没有弥封制度,考官直接面对考生。同时,仅靠考场短暂比试而决定考生前程的方式确实也存在不合理性。为了弥补科举考试过程中此种不足,唐玄宗天宝元年礼部侍郎韦陟知贡举,针对性地采取了“纳卷”的措施。《旧唐书•韦陟传》载:“陟先责旧(文),仍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例程考核。片善无遗,美声盈路。”此后,朝廷效仿这种做法,大约在天宝年间形成制度。所谓“纳卷”,就是指唐朝考生应省试之前,选择自己的优秀作品交纳给主试部门,由主试官们先行过目。
  “纳卷”制度依然有两个不可避免的弊病。第一,唐朝进士科“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每人选优秀作品十多首,总共就有一万多首作品。让主试官在有限的时间里,认真读完这么多作品,并加以甄别,是一件艰难的工作。第二,如韦陟这样“尤鉴于文”的主试官毕竟不多。考生因此自寻出路,“行卷”应运而生。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将自己的优秀作品选在考前送呈当时社会上各界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
  与“纳卷”“行卷”等相关,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公荐”“通榜”等做法。即:在进士科考试之前,向主考官公开推荐考生,考前就决定录取名次。如《唐摭言》卷六记载,太常博士吴武陵持杜牧的《阿房宫赋》向知贡举崔郾举荐其为状元,崔郾答曰“已有人”“不得已,即第五人”,意思就是此时状元乃至前四名的人选都已经内定,这时候只能内定许杜牧为第五名了。可见,行卷制度下科举考试的名次在考前往往就已确定。
  在如此科举选官制度背景下,唐人不会写诗,没有优秀作品可选,便是自绝前程。况且,唐朝进士科考试录取名额极少,(唐摭言)中也提到彼时“五十少进士”。唐朝学子既需年年投考,就要不断“纳卷”和“行卷”,也就是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优秀作品待选。所以,唐人需要不断写诗,乃至终生殚精竭虑,努力推陈出新,打磨出精品。他们不仅仅需要超越自我,更需要与周边考生比较,努力做到出类拔萃。
  中唐“苦吟”诗风之形成,即得力于“纳卷”“行卷”之风。唐人日常生活中,孜孜不倦地寻觅诗材和写诗的灵感。《新唐书•李贺传》载:“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新唐书•贾岛传》载:“当其苦吟,虽逢值公卿贵人,皆不之觉也。”唐人如此醉心迷恋诗歌写作,从盛唐以来已经形成风气。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孟郊《夜感自遣》说:“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此类事例或诗句,举不胜举。
  总之,由于唐代考前的“纳卷”“行卷”成为登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当时优秀的诗歌成了“纳卷”“行卷”的必备利器。
  (摘编自诸葛忆兵《古代的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朝科举考试由于没有弥封制度,考官直面考生,评取方式存在不合理性,催生了“纳卷”制度。
  B.韦陟主掌贡举.先行“纳卷”之制,让考生在应省试之前将优秀作品上交,由主试官们先行判卷。
  C.“纳卷”制度有考生提交的作品总量大,而善于鉴文的主试官少等弊端,于是“行卷”制度应运而生。
  D.为提高及第几率,唐朝学子不断“纳卷”“行卷”,超越自我,不断更新优秀作品,努力做到出类拔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观点,唐朝的“纳卷”“行卷”制度推动了诗歌创作之繁荣。
  B.第二、三段论述了唐朝科举“纳卷”制度的产生、概念及弊病,进而引出“行卷”的概念。
  C.第四段举太常博士吴武陵举荐杜牧为状元不成的事例,旨在证明唐朝科举制度的腐败。
  D.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点明优秀诗歌作为唐朝科举取士的重要依据,呼应开头,强化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弥补“行卷”的弊病,唐代又相应形成了“公荐”“通榜”制度,科举制度得以不断完善。
  B.在“纳卷”“行卷”的制度背景下,唐代社会各界名流对考生及第与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C.表现李贺费尽心思作诗的成语“呕心沥血”就是唐人为作好诗而殚精竭虑的真实写照。
  D.盛唐以来唐人痴迷诗歌写作,中唐形成“苦吟”诗风,例子举不胜举,皆与“纳卷”“行卷”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按物流作用,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物流可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按物流系统性质,可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