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32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8~11题。(12分)
  【材料一】当年楚汉相争,刘邦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如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使得刘邦顺利挺进关中,最终建立了强大的大汉王朝,而陈仓,也因此在历史长河中芳香永驻。可陈仓拥有的,远不止这些。
  古时的战略要地,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陈仓区南依秦岭,北靠陇山,西沿渭水,东连岐山,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部低洼向东敞开,直逼秦都咸阳。
  在刘邦与韩信之前,这里的文化积淀已经十分浓厚,新石器时期,这里是高度发达的原始农耕文明地区,中华始祖炎帝在这里诞生,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史。到了商周时,陈仓已成为一等诸侯大国——西虢的都城和京畿要地,春秋战国时,这里还是秦国两次建都处……
  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文物痕迹。何尊,出土于陈仓,尊内底铸有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之事。何尊现存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那里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馆藏文物 12000 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 120 余件,包括何尊、折觥、厉王胡簋等禁止出境文物,是研究周秦文化的重要历史实物。
  【材料二】陈仓的记忆在历史深处,也在鲜活的当下。即使时代更迭万千,古陈仓的气韵,也依旧深深烙印在陈仓人的性格之中。他们似乎生来就有一种从容的底气,不慌不忙,闲看人世百态。这样的心态也造就了他们对于生活的享受态度,最能体现这点的便是美食与民俗了。
  陈仓美食极具西府特色,兼具混搭的气质,使得它们在宝鸡这样一个美食王国里,也站住了脚跟。萝卜熬肉、烧肉面皮、陈仓浆水滑鱼片等极具陕菜特色的陈仓美食和经典小吃风味肉盒、酥皮糖糕等,征服了无数美食达人的味蕾。
  陈仓区还是社火艺术之乡,各村都有耍社火的传统和服装道具。社火属于祭祀文化范畴,人们期待新的一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家业兴旺,人丁健康,逢正月十五前后,装扮成各路神仙、历史名人,在街道庭院游转,以避邪驱鬼图大吉大利。
  【材料三】秦岭凝翠,渭水欢腾,炎帝故里,崇文尚礼。渭滨区地处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宝鸡市的主城区,因濒临渭水而得名。渭滨文化底蕴深厚,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渭滨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全区人民闻鸡起舞,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服务业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四十年来,渭滨立足区情,坚持把挖潜蓄能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紧扣“四个百亿”工程,扎实开展“招商季活动”,全面落实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八条措施,同时加快壮大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工业经济增长带,巩固提高以经二路为中心的商贸服务经济增长带,发展以姜炎、石鼓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经济增长带,经济总量大增,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90.7亿元,同比增长9%。
  如今,渭滨人民正在深刻感受着渭滨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渭滨工业强区、商贸大区、旅游名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措施更加完善,文明开放、充满活力、安全稳定的新型城区正在崛起。
  8.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4分)
  (1)【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结合现实和文段材料内容当小导游,给远方的客人介绍一下宝鸡的魅力。(2分)
  10.下面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陕西省宝鸡市的主城区渭滨,因濒临渭水而得名。
  B.渭滨立足区情,坚持把挖潜蓄能作为第二要务。
  C.渭滨工业强区、商贸大区、旅游名区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D.渭滨人民正在深刻感受着渭滨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1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仓区南依秦岭,北靠岐山,西沿渭水,东连陇山。
  B.在刘邦与韩信之时,陈仓的文化积淀已经十分浓厚。
  C.何尊内底铸有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D.陈仓的记忆只鲜活的当下,烟火气息很浓厚,美食很丰富。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12分)
  材料一: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分钟,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而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减少。2018年,0~17周岁未成年人纸质书阅读率有所下降。对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新媒介阅读趋势给青少年阅读带来新的可能,但是儿童过早接触手机等数字媒介,容易受到娱乐化内容和碎片化思维的影响。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依然很重要,纸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