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28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2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话说“饮冰室”》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饮冰室”
①梁启超书斋“饮冰室”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建于1924年。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
②这是一幢砖木结构带地下室的浅灰色两层小洋楼,楼正面有三连拱门廊,两侧有弧形石头台阶。楼前庭院中种植着藤萝,配以淡素的透空花墙,显得幽雅宁静。建筑造型别致,正中大厅实际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顶,用花玻璃镶成,地面铺满大理石;阳光照射下来,散落一大片金灿灿的阴影,左边墙上挂着一米高的蔡锷画像。
③一楼是书房、客厅、游艺室、资料室和餐厅,书房里摆满了书柜,客厅里陈列着菲律宾客人赠送给梁启超的蜥蜴标本以及鸵鸟蛋等复制品。二楼是卧室和休息室。区别于一楼,二楼是个相通长廊,书柜从这一头一直通到另一头,书分门别类地搁在长柜中。在看书累了或是需要踱步思考问题时,这片小天地尽可以满足主人的需要。
④“饮冰”一词来自于《压子•人间世》中“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呀!
⑤“饮冰室”其实是先有其名,后有其楼。早年,梁启超即以“饮冰子”“饮冰室主人”笔名发表文章,并在《新民从报》上开辟《饮冰室诗话》专栏,出版的各类文集也冠以“饮冰室”之名。“饮冰室”的诞生注定了它是个矛盾的结合体。在梁启超生命的最后十年,一方面,他潜心学术研究,在“饮冰室”写出了诸如《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墨子学案》《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等一大批学术著作,他的思想至今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虽然他自称:“寓居”于天津,但他却无时不关心着天下大事,用“身在曹营心在汉”来形容当时的梁启超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心目中的政治模式在当时的中国还未得以实现,他还想用最后的努力来实现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国”。
⑥置身于“饮冰室”,感受着近百年前这里曾经生活着一位影响中国甚至是世界的人物,时空仿佛一下拉近了逝者与生者之间的距离。
6. 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饮冰室”是梁启超的书斋,梁启超的著作都是在“饮冰室”完成的。
B. “饮冰室”是一座带地下室的两层小洋楼,庭院优雅宁静,建筑造型别致。
C. “饮冰”一词来源于《庄子•人间世》,梁启超借“饮冰”一词表达了当时内心的感受。
D. 在天津“饮冰室”建成之前,“饮冰”这个名称已经多次被梁启超所使用。
7. 对文章所使用 说明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了“饮冰室”的建筑面积。
B. 第③段使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目的是突出二楼更适于读书的特点。
C. 第④段引用《庄子•人间世》中的语言,说明“饮冰”的来源与含义。
D. 第⑤段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梁启超在“饮冰室”中潜心学术研究的成就。
8.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天津“饮冰室”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建筑。
B. 第①段主要介绍了“饮冰室”的位置、建造时间、设计师及建筑面积。
C. 第②③段采用空间顺序,有序地介绍了“饮冰室”的外观及内部结构。
D. 第④⑤段介绍了“饮冰室”的得名原因及其对于梁启超的重要意义。
2022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刻不容缓,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刘水凌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从教育方面来说,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却看到在社会中,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