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900字。

  2021-2022学年度下期高2022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与中国画,分属文学与艺术两大门类,二者之间的跨界融合,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这种交融不仅有力促进了古诗词和文人画的蓬勃发展,还使二者各自取得了新成就——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诗画合璧的中国画,逐步发展为东方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中国文化中,书画亦写心志。这是诗书画印能够结合的内因。西方美学家则认为,绘画主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故与建筑、雕刻等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而诗歌主要运用声音和语言来叙述在时间中持续的动作,故与舞蹈、音乐等统称为音律艺术或时间艺术。西方绘画注重对客观自然的再现和真实记录,吸收了大量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强化艺术的造型功能。正因为这种泾渭分明的认知,在西方文化史中基本没有形成诗画合一的局面。
  魏晋之前,我国早期的诗歌与绘画在艺术功能、表现方式和审美追求上,也分别具备上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特征,各尽其职,各自发展。唐代,随着诗词创作的兴盛,特别是唐诗取得的灿烂成果,让画家得以在诗境的涵泳中,获得更多创作的主题和灵感。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以人与自然的对话,把诗从玄理中解放出来,强化了诗的画面感和表现力,更通过对山水和田园的审美观照和抒情表达,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同时,一些诗人在欣赏绘画时引发诗情,并开始尝试创作题画诗。
  到了宋代,苏轼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画艺术进行总结和高度评价,从精神境界上将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讲得更加透彻,推动了中国画“以诗入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创作潮流,也涌现出许多探讨诗画关系的重要理论成果。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发展和兴盛,元代画家不仅自觉地在绘画创作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还流行用书法将题画诗跋写于绘画作品的空白处,并钤盖上自己设计镌刻的印章,形成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独特艺术面貌,传承至今。
  诗画合璧,不仅体现在艺术家自画自题、自画他题等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诗与画在意境营造和艺术观念上的互舷共通。在进行创作时,他们将景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寄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观者欣赏作品时,通过调动自身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知,与作品共情,从而得以“畅神”并获得情感共鸣。千百年来,诗与画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并化为中国人品性磨炼、知常达变、人格塑造的一种独特方式。
  近代以来,中国画面临难以突破自身高度程式化语言体系、适应时代需要的困境。这一困境以及用西画技法改造中国画的做法,曾引发广泛的讨论甚至批评。今天,重新思考并践行“诗画传统”,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力量,将有助于开拓中国画的艺术新境,有助于实现中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孟繁玮《开拓“诗画合璧”的艺术新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诗词与中国画的跨界融合,使二者各自成为了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
  B. 中国文化提倡书画表情达意,西方把诗画作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等同建筑、雕刻。
  C. 观者欣赏诗画时,凭借自身 生命体验和艺术感知,以实现“畅神”和情感共鸣。
  D. 现在中国画发展遭遇瓶颈,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用西画的技法加以改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目的在于说明中国能够实现“诗画合璧”的内在原因。
  B. 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按时代先后、让史实说话,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再深入分析论证,最后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
  D. 文章基于“诗画传统”的历史价值,提出了新时期践行“诗画传统”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诗画融合的历史加以阐释,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诗画合璧”的发展历程。
  B. 文人水墨画的繁荣,得益于元代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对“诗情画意”的自觉追求。
  C. 诗画合璧主要体现在自画自题、自画他题等形式上,也有意境和艺术观念的互通。
  D. 重新认识诗画传统有助于开拓中国画的艺术新境和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古诗词与中国画的跨界融合,使二者各自成为了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错误。由文本第一段“这种交融不仅有力促进了古诗词和文人画的蓬勃发展,还使二者各自取得了新成就——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可知,“二者”应该是“山水诗和山水画”,选项指代错误。
  B.“……西方把诗画作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等同建筑、雕刻”错误。由第二段“绘画主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故与建筑、雕刻等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可知,西方只是把“绘画”作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而非“诗画”,选项张冠李戴。
  D.“现在中国画发展遭遇瓶颈,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用西画的技法加以改造”错误。由最后一段“这一困境以及用西画技法改造中国画的做法,曾引发广泛的讨论甚至批评”,可知这种做法正遭到质疑、批评。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认识植物的武林秘籍
  口香糖、枫糖浆的甜味来自哪些植物?
  大王花到底会不会吃人?
  家门口的银杏树竟是地球冰川期的幸存者?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是时候准备一本“武林秘籍”了!《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以人类观察、利用、保护植物的过程为基本线索,为家长和孩子们展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秘境和奇趣植物。
  我们赶紧翻开书来看看吧!书中的每一个展开页就是一个主题页,围绕某一类植物或某一种自然现象展开说明,主题的设置充分考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