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50字。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2年自主招生语文试卷
一、阅读与表达(68分)
1.(1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我们的大脑正在被网络改变
①毫无疑问,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但它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大脑。
②脑科专家斯茅与他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2名互联网老用户和12名互联网新手开始使用谷歌,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大脑扫描。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大脑之间的显著区别在于大脑皮层一片被称为背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它的功能是处理短期记忆和决策制定,新手的扫描结果显示这片区域活动微弱,而老手的则非常活跃。斯茅要求12名互联网新手在以后的5天每天使用互联网。第6天,他们重新扫描了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可见,仅通过5天的训练,互联网新手大脑皮层前部的神经回路就被激活了。实验证明:从事某个特定活动的频率越高,神经通路负责执行这项活动的能力就越强。如果反复刺激同一区域,那个区域的神经回路将变得兴奋。后来的实验也证明:如果你忽略其他区域,其他神经回路将会相应变得衰弱。由此科学家认为,互联网已经改变人类思维方式,降低大脑集中精力的能力和深度思考的频率。
③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书籍和长文章了,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网络环境促使我们匆忙地阅读,草率并浅层次地进行思考。即使不在电脑前时,上网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会继续回荡在我们的脑细胞中。上网使我们的神经集中在略读和多任务同时处理。虽然浏览的能力与认真阅读和思考同样重要,但问题在于,一目十行的略读正在成为我们思考的主导模式。以这种方式阅读时,我们充其量只是一台“信息解码器”,而我们专注地进行深度阅读时所形成的那种理解力、那种丰富的精神联想,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④电脑和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记忆方式。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受试者阅读一些信息,他们告诉一半受试者,过一会儿可以在电脑文件夹里找到这些信息,同时告诉另一半受试者,这些信息将会被删除。接着,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记住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以为信息会遭删除的受试者记得更牢,以为信息会存储在电脑中的受试者对储存信息的文件夹名记得更清楚。互联网的知识储存和查找功能助长了我们的惰性,我们不必记忆什么,因为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复制”加“粘贴”来完成。
⑤互联网为个人记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补充,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记忆的风险。
⑥人类的大脑是高塑性的,神经元和突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也许有一天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互联网正从哪三个方面改变我们大脑?请简要概括。
(2)文中划线句“第6天,他们重新扫描了各组的大脑,两组大脑扫描图片显示,代表大脑活跃程度的亮斑图案几乎一模一样”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说明理由。
(3)“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阅读书籍和长文章了,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新趋势。”那么请问,深度阅读应该是怎样的阅读?试结合本文作简要概括。
(4)选文⑥段认为“当我们依赖电脑作为理解世界的媒介时,也许有一天它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思想。”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2.(12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一碗米粉
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父亲没去过的几个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