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8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次模考质量调研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名著阅读(5分)
  (1)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3分)         【  】【  】
  A.《红星照耀中国》也叫《西行漫记》,它真实记录了英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斯诺在本书的最后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评析,他分析了共产党在1927年以后没能赢得政权的原因,共产党在十年内战中的政治经验以及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
  C.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就是朱德。
  D.《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E.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猪悟能、沙悟净、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徙弟,又度白龙给取经做脚力。
  (2)《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祥子,他的绰号“骆驼祥子”是怎么来的呢?(2分)
  2.下面是漫画《坎》和《陪》,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3分)
  我选择的漫画是《        》  
  主题:                                                                  
  3.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
  春青,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道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漫延到更宽更远的地方。
  A.“青春”是形容词,“蒲公英”是名词,“应该”是动词,“才”是副词。
  B.“力气单薄”“堵心的墙”“飞向远方”“人生半径”都是偏正短语。
  C.“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飞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座好看的玻璃房”中“知道”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4.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请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4分)
  【材料1】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材料2】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材料3】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材料4】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15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不低于8000元,近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月薪期望过高。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5.默写。(6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2)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4)右图是一幅古诗名句的书法作品,这个名句的作者是     。
  (5)“大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请你写出含有“雁”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              。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文言节选,完成6~9题。(共15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