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780字。

  菏泽市牡丹区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3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对应答题区域作答,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一、古诗文及名著阅读(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共12分)
  1.将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补写完整。(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
  ,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④忧劳可以兴国,          。(传统文化欧阳修《伶官传序》)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色,且表达出了高远爽朗的情境,目毫无悲秋之意的句子是:        ,        。
  ②未来是光明的,我们要坚信自己的理想可以实现,这时要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来展现自己的自信与乐观。
  (二)名著阅读。(2分)
  4.《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   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5.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6. 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吕氏春秋??去私》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悉以咨之           
  ②性行淑均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④外举不避仇                
  8.下列句中的“之”与“非问臣之子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其谁可而为之
  B非问臣之仇也
  C将军岂愿见之乎
  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10.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                  ;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            。(2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短文《山水画的意境》,完成11-14题。(11分)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