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70字。

  高一选课走班质量监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三、四、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从自然、人文、技术、经济等几条主线,全景式展现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传统民居文化,讲述建筑的故事、居住的故事和传承的故事。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源远流长,而类型丰富的传统民居又是其中最多姿多彩的组成部分。既有水墨江南的青砖黛瓦,也有黄土高原上雄浑的“太行川寨”;既有田园山水的优美与宁静,也有西江苗寨的古老与神秘。传统民居不仅是见证历史发展的一块“活化石”,也是触摸中华文化渊源和沧桑变迁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纪录片既有单个建筑的故事,也有古村、古镇的故事,更有人的故事——居住者、传承人的故事,设计师、研究者、保护者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解读几千年来传统民居中蕴含的中国人的生存智慧。纪录片以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为着眼点,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叙事。不仅是一部文化的、艺术的、技术的纪录片,同时还是一部充满感性、贴近大众的作品。叙事角度上不但阐释传统民居的物质形体,而且探究各种民居文化的产生机制。透过丰富的建筑文化,观众将能感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内在形式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和一致性;丰富的地区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庭院式建筑一直是人们求得生命安顿的主流民居形式。北京市东城区,胡新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正在对传统四合院进行全面的测绘。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党家村的党庚德一直希望恢复自家合院厅房上的藏书阁。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拉夫旦村集体搬迁,杰扎西正在指导村子各家新的庄廓院的建造。云南省大理周城,小白回到了祖传的白族合院中,开始了对古法扎染的探寻。在传统的民居形制四合院落中,有亲情的温暖、人伦的秩序,也有对天地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一切都顺应着自然的节奏。
  北方合院式与南方干栏式交流融合,形成了长江以南广泛使用的一种民居形式——厅井式。各地厅井民居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自古以来的富庶使得苏州同里民居极富江南风韵。有着尚古之风的金华民居,木雕技艺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成为民居建筑鲜明的地域特征。宗族文化历史悠久以及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使得徽州古村落的厅井式民居逐渐自成一派。厅井式民居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农耕时代南方中国理想的家园。
  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南方潮湿地区的民居形式,被众多少数民族沿用至今。苗家人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就地取材,创造出了美观而又耐用的苗族吊脚楼。龙脊的古壮寨地处越城岭山脉的西南麓,这里的壮族民居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从多雨潮湿的长江流域,到山高坡陡的西南山区,干栏式民居这种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风土建筑,成就了一处处人文地理的壮美景观。
  住宅成群而发展为村落,文化的传承在古老的村庄里代代延续。山西省阳泉市润城镇中庄村布政李府是中庄村最大的官宅建筑群,它的街巷和建筑依照棋盘布局,形成独立而又相对封闭的院落体系。安徽黄山徽州区呈坎村始建于三国时期,经过代代营造、传承,完整保存了宋、元、明、清时期众多传统建筑。云贵高原屯田定边而逐渐形成的众多军屯村落,渗透着征战异乡的汉族将士守望家园的无尽乡愁。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和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摘编自古建家园网)
  材料二:
  中国建筑中的屋顶构造源自古建筑传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中华大屋顶”,无论是虎殿顶、歇山顶,还是悬山顶,都以一种特殊的曲线实现了天人合一。夏至遮阳形成阴影,冬至将阳光引入正堂,屋檐起翘使得下雨天可以将雨水扬到最远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说,“当下的科技建筑中屋顶收集雨水和光热发电系统也承接了古人的智慧”。
  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福州三坊七巷的假山戏台等工匠智慧也给当下“绿色建筑”以启发。婺源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在夏天开门通风时便自动形成。三坊七巷中戏台正门开在偏东侧,进门之后园内有一座假山,这种布局缘于福州的东南风,风进来后通过假山、穿过戏台给观众带来了清凉,假山让地上建筑地下化,从而降低温度,这就是中国古代不用电的“空调”。
  中国人所说的“风水”其实蕴含着建筑智慧。岷江一路走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大片土地得到了灌溉,造就了天府之国。除了水在变,风也在不断转向:白天正好与水形成完整的循环,晚上风与水完全同流向。古人与“风水”相关的智慧,在“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也被借鉴。如今的城市,在大自然把能源送到我们窗台的同时,却以大量资金购买更多能源驱动空调来抵抗大自然送来的能源。挂满空调外机的场景,不禁令人感慨:不仅仅要传承古建筑的形,更要传承古建筑的神——思想和智慧。
  (摘编自《低碳建筑如何建造?看中国古建筑蕴藏的绿色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纪录片《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从自然、人文、技术等多角度展现中国的传统民居文化。
  B.《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以故事化的方式进行叙事,是一部充满感性、贴近大众的作品。
  C.住宅成群而发展为村落,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和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D.当下的科技建筑中屋顶收集雨水和光热发电系统也是完全承接了古人的智慧,缺乏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水墨江南的青砖黛瓦,黄土高原上雄浑的“太行川寨”,古老而神秘的西江苗寨……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丰富。
  B.中国传统建筑丰富的地区差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内在形式的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致性。
  C.厅井式的民居形式是北方合院式与南方干栏式交流融合的结果,是长江流域的百姓广泛使用的一种民居形式。
  D.岷江一路走来,其丰沛的水造就了天府之国;而古人与“风水”相关的智慧,在“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也被借鉴。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民居中“干栏式建筑”的一项是(3分)(    )
  A.贵州黔东南的苗族吊脚楼
  B.云南翁丁的佤族民居
  C.陕西延安的窑洞
  D.广西龙脊的壮族民居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国古建筑,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里河滩的秋色  叶辛
  不知不觉间,十里河滩染上秋色了。
  仿佛还在昨天,十里河滩仍沐浴着夏日的灿烂阳光,那河滩地上盛开的荷花,恣情地张开着它们各种色彩的花瓣儿,吸引得一拨一拨的摄影师们,用镜头潜心地捕捉着荷花各种瞬间的美丽。傍晚的桥头边,还有很多游人和庄客,光着脚丫踩在河滩不深的水里,勾着腰掏摸着鱼虾、螺师。更有一个又一个垂钓客,挑选一处林荫,支着钓竿儿,一动不动地坐在河滩的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