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40字。
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2) 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6)《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己亥杂诗(其五)》中,龚自珍仕途坎坷,仍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报国之志。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书香墨香”校园建设,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B. 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C. 我们要讲好三明红色故事,开启“三明实践”新征程,传承伟大的苏区精神。
D. 5月15日,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并传回影像,意义非凡。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家国天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史的星空,群星璀璨:有为祖国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① (A.悴 B.瘁),死而后已”却鲜为人知的邓稼先;有为我们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 甲 (A.锲而不舍 B.精雕细琢)钻研古代典籍的闻一多;还有面对乙(A.丰富 B.丰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的端木蕻良……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真切感受到无数志士仁人亘② (A.gèn B.héng)古不变的爱国情怀,并为之沉醉为之感动。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丙 的强大动力。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 ②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 乙_______
(3)下列填入文中丙处 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凝聚、发展和生存 B.生存、凝聚和发展
C.凝聚、生存和发展 D.发展、凝聚和生存
二、阅读(70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 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句“莫言”以否定的形式指出下山并没有什么难处,因此行路的人们都很是欢喜。
B. 乙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C. 两诗题中的一“过”一“游”,分别表达诗人游历山野的乐趣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D. 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致相似,都明白如话、朴实自然,笔调明朗、灵动活泼而又富于理趣。
5. 甲乙两诗的三四句分别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请简述。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⑥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指今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