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90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9年 2020年
全国科普工作人员(万人) 186.82 181.35
专职科普创作人员(万人) 1.73 1.85
专职科普讲解人员(万人) 4.11 4.17
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亿元) 172.97 171.72
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亿人次) 1.72 1.15
科研设施开放数量(个) 10664 8328
科研设施接待人数(万人) 954.28 1155.52
(摘编自《2020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科学技术部发布)
材料二: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学课堂搬上太空,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如此科普,值得点赞。
那里是太空,那里也是生动的课堂。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搭起桥梁,“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青年心。太空授课不仅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也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这种形式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直观生动的太空授课让它离我们更近了;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的知识,在生动的太空实验中它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让这堂科学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科学本身就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需要动力。动力来自那里?源于梦想,源于兴趣。古今中外,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与科学结缘并将一生献身科学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航天员王亚平曾经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很多人耳畔。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保持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热忱,有着为了梦想无惧风雨、奋力攀登的无畏与坚持,科学才能不断进步,航天事业才能向前发展。“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天宫课堂”中那些前所未知、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会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这便可能成为他们太空梦、航天梦、科学梦最原始的起点。
(摘编自张冬梅《天宫课堂:重新定义科普课》)
材料三:
近年来,青岛市科协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水平,以科普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大力夯实基层科普阵地建设,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6家。与此同时,市科协支持引领各相关单位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其进一步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支持其创新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公共服务。仅在近三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市科协就联合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284场次,惠及近500万人次。下一步,市科协将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并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为服务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腾讯网,2022年4月6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0年,全国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总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提升。
B.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较上年减少了三成多。
C.分析2020年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可以推测科研设施接待人数中有一定比例是线上接待的。
D.全国科普工作人员总数缩减,致使2020年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比上一年减少了1.25亿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宫课堂”传道授业,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B.青岛市近年在科普方面主抓两项工作: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市科协支持引领各相关单位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C.青岛市近三年的经验表明,推进科普工作可以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有利于助推基础教育领域的“双减”工作。
D.材料三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所使用的三个数据是为了表现青岛市近三年来科普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天宫课堂”的科普方式为什么“值得点赞”?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果问这段时间什么最火?一定非东数西算莫属。当很多人还没有搞明白东数西算是什么的时候,资本市场上已开始纷纷布局东数西算工程。那么,东数西算到底是什么?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其实就是把东部的数据“输送”到西部进行储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