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480字。
议论文阅读专题
2022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四)
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华美食着迷,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茶文化,中国功夫文化;花样滑冰表演滑赛场上,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的运动员卸下比赛的紧张,自由驰骋在冰面;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与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合影互动……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到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再到今年北京冬奥会胜利举办,中国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大量机会和平台。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中华文化与冰雪文化交相辉映》)
【材料二】
中国的同心圆,世界的奥运北京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组成,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壁,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奖牌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并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场地建设、融入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如城墙、屋檐等等。
冬奥会火种灯的创意,源自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官灯。
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创意灵感来自传统青铜礼器——尊。
【材料三】
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码。一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2021年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舞蹈作品成功“炸圈”。又如B站和河南卫视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历东汉,大唐、大宋等盛世,融历史背景,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还有火爆全网的着盛唐妆发的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西塘汉服文化周,无一不彰显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
(摘编自《从冬奥会谈文化自信》)
【材料四】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就凭借短短8分钟,用传统民乐“茉莉花”、中国功夫、国粹京剧,演绎出“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的历史性传递。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刻有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带有“中国印”的会徽,以及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太极拳、四大发明的传统元素,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