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50字。
2022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6分)
(一)默写与运用(12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 ,阴阳割昏晓。 (《望岳》)
3.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 , 。”提醒自己不要恼怒焦虑,应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6—11题(24分)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
初,操壮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使张辽以其情问之,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6.【甲】诗是曹操的《 》,【乙】文作者是 。(2分)
7.对【甲】诗【乙】文的理解,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甲】诗描写秋日沧海壮阔的景象。B.【乙】文详述平定南乱的艰苦历程。
C.【甲】诗作者表达报效国家的壮志。D.【乙】文作者满怀临危受命的焦虑。
8.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9.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使张辽以其情问之( )
(2)吾极知曹公待我厚( )
10.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拜见并上书后辞别
B.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写信(向曹操)辞别
C.关羽把曹操的赏赐全部封存,拜见并上书后辞别
D.关羽把曹操的赏赐全部封存,写信(向曹操)辞别
11.下面是三位同学围绕“三国英雄”展开的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6分)
同学一:【乙】文作者是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在【乙】文中表达了 之情,感人至深。
同学二:读了【丙】文,我认为曹操是英雄。他厚待与刘备“誓以共死”的关羽,真是一个 的大人物。
同学三:关羽也是英雄。由【丙】文中“奔刘备于袁军”和“ ”这两件事,可见其知恩图报,令人钦佩。
二、现代文(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一14题(16分)
留住叫卖声里的文化记忆
①街头巷尾的叫卖声是中国文化中极具烟火气的场景和记忆。
②最早的叫卖,可以追溯到殷商。屈原《天问》中的“鼓刀扬声”指屠夫舞刀剁肉,大声吆喝。宋朝吴自牧《梦粱录》的“歌叫关扑”是歌乐戏唱的叫卖兜售与投壶抽奖游戏的结合。清代风俗志《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