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60字。

  初二语文期末学业质量调研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 130 分,调研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22 分)
  1.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答题。(10 分)
  【甲】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守护生命健康。每个战疫者,都是英雄。最好的致敬,是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在斗争中cuì ( ▲ )炼,在磨励中升华,抗击疫情所集中展现的中国精神, ① (A 培育/B 培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这样一笔精神财富, 将会是我们继续披jīng( ▲ )斩棘、奋勇博击的重要力量来源,将会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么严jùn( ▲ )的挑战,我们都经受住了,这么困难的时刻,我们都挺过来了,面向未来,从伟大抗疫斗争中jí( ▲ )取力量,学习  ② (A 弘扬/B 传扬)抗疫英雄的精神品格,何事不可为,何事不可成!
  ( 摘自《人民日报》)
  【乙】2022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  ▲ ,用
  ▲ ,用  ▲ ,用  ▲ ,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摘自《学习强国》)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cuì( ▲ )炼 ②披jīng( ▲ )斩棘 ③严jùn( ▲ ) ④jí( ▲ )取(2)选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①错别字: ▲ 改正: ▲ ②错别字: ▲ 改正: ▲ (3)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①②处。(2 分)
  ①  ▲      (A 培育/B 培厚) ② ▲ (A 弘扬/B 传扬)
  (4) 在【乙】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以下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眼睛发现中国精神;耳朵倾听人民呼声;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内心感应时代脉搏。B.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脚步丈量祖国大地。C.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眼睛发现中国精神;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内心感应时代脉搏。D.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耳朵倾听人民呼声;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2. 请补全下列内容。(10 分)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许多名篇脍炙人口,千古传唱,其中有陆游“①     ▲       ,只有香如故”的坚贞;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②     ▲        ”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有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③ ▲ ”的恻隐之心;有诗人④ ▲ 的“海内存知己,
  ⑤ ▲ ”的乐观豁达;有孟浩然在《⑥ ▲ 》诗中含蓄表达“⑦ ▲ ,
  ⑧ ▲ ” 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愿;《关雎》中用“⑨ ▲ ,⑩ ▲ ”统领全诗,表达男子对所钟爱女子的爱慕与追求。
  3. 请根据下面材料,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4 月 22 日苏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昨天 4 月 21 日,苏州全市共有 5024 支防疫志
  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活动 13 万场次,服务时长达 1600 余万小时。他们中有“推迟婚礼,坚持
  战疫”的常熟海虞镇“最美新娘”王佳颖,有“守护社区,志愿抗疫”的 72 岁“姑苏好人”庾人健,也有“哪里有需要,队伍就派到哪里”的苏州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的年轻人……数据背后是志愿者们力量的汇聚、爱心的传递、和谐的彰显,他们成了城市里最美的风景!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48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 分)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 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摘自《傅雷家书》)
  (1) 这段话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你什么启示?(2 分)
  ▲ 小吴最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做了摘 抄,请你围绕“保尔形象的塑造”作简要批注或点评。(4 分)
  5. 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答题。(6 分)
  在写诗填词方面,很多唐宋名家都是写“静”的高手。“静”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展现不同的意境,抒发不同的情感。
  小吴和小江对三首写“静”的诗词展开了讨论。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完成对话。
  小吴:古人好厉害,这三首诗词都有写“静”的诗句,展现了静的不同状态,我特别喜欢第一首常建的诗,他在尾联运用了(1)      ▲       的写作手法,以此表现自己追求内心宁静、空灵的精神状态和对禅意世界的向往。(1 分)
  小江:的确,你看苏轼的词上片通过缺月、疏桐、滴漏、孤鸿等意象,展现自己(2) ▲
  的心境。(1 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