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610字。
南宁市青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2022.6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先有面包还是先有小麦
“先有面包还是先有小麦”看起来是个很奇怪的问题,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小麦又怎么做得出面包?那么我们换个问法:生活在西亚的史前人类是先学会做面包,还是先开始种植小麦。
从技术上看,人类并不一定要先学会种植某一作物,再去尝试对之进行深加工。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恰恰相反,人类很可能是先对某种食物养成依赖,并在做法和吃法上日趋成熟后,再想着用种植手段扩大这种食物来源。要是把植物属性的“作物”替换成动物属性的“牲畜”,就好理解多了。很显然,人类不可能是在驯化某种牲畜后,再去尝试烹调它们的肉。一定是先用狩猎手段捕捉,并食用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想到驯化的办法。
因此这个问题如果想成立的话,“小麦”这个词就应该被限定为作物属性的小麦,而不能包括野生小麦。小麦最迟在商代就已经传入中国。想做面包就得磨成粉,不过整个先秦时期,中国人都只能像米饭一样将去壳之后的小麦蒸煮食用,这种保持小麦颗粒完整状态的食用方法被称之为“粒食”。粗糙的口感,让小麦未能动摇东亚本土主粮的地位。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中国人发明了磨砂石磨,这一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小麦在中国的命运。有了石磨,小麦就能加工成面粉,再塑形乃至发酵成各种风格的食品,如面条、大饼、馒头,小麦遂渐渐在中国北方地区成长为占绝对性主导地位的主粮。
既然石磨是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发明的,那么在此之前那些早已习惯吃小麦的民族,难道都是吃粒食吗?当然不是,谁也没有规定面粉只能用两块厚重的圆形石盘,旋转磨制出来。利用石头做工具可是人类的传统技能,早期人类想把淀粉类食材磨制成粉,使用的是“磨石”。比如古埃及人制作面粉的方式就是用磨石。所谓“磨石”跟石磨一样,也是由两块石头组成。使用方法是将谷物放在体型较大,并固定于地上的那块石头上,手持较小的那块磨石反复前后摩擦谷物得到面粉。
从效率来说,旋转使用的磨盘肯定是要省时省力的多,并且能够很方便地利用畜力。反之几乎没有办法,训练让某种牲畜抓住磨石做前后运动。令人惊讶的是,用来磨制粮食的磨石并不是在农业革命后才出来的。在西亚裂谷带的以色列境内,人类发现了2万年前用来加工谷物的磨石。甚至在欧洲一些地区还发现有年代为3万年前的磨石(磨石上的淀粉残留可以证明它们的用途)。这意味着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对采集到的淀粉类食物进行磨制加工了。
磨制采集谷物的过程,还可能直接开启了磨制石器时代。尝试将谷物磨制成粉末状的人类,除了还可以在石头上尝试磨制骨器、树枝以外(包括发现钻木取火原理),一定还会发现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坚硬的石头也变得越来越圆滑。再将这发现利用在对打制石器的精加工上,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不管人类最先在石头上磨的是什么,“先有面包再有小麦”都是可以确定的。从现代商业的角度去解析这一顺序,可以视为人类在打造面包产业链的问题上,是先有了应用市场,然后再将技术革新的需求向产业链上端传导,直至开始有意识种植小麦,并一代代的选育出更优秀的品种。
摘自《吃什么也是一场革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有面包后有小麦,这里说的小麦指的是作为作物的小麦,而不是野生小麦。
B.小麦最迟在商代就已经传入中国,这时候中国人只能以“粒食”的方式食用小麦。
C.自从中国人发明了石磨,小麦就逐渐取代水稻成为了中国占绝对性主导地位的主粮。
D.磨石的发现意味着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对淀粉类食物进行磨制加工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石磨是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才发明出来的,所以在此之前的人类无法将小麦加工 成面粉。
B.旋转使用的磨盘因为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畜力,因此比磨石磨制面粉的效率高很多。
C.欧洲一些地区发现3万年前的磨石,说明用来磨制粮食的磨石是在农业革命后才发明出 来的。
D.从人类磨制采集到的淀粉类谷物过程的例子可判断,人类此时已经进入了磨制石器时代。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先有面包后有小麦”观点的一项论据是(3分)
A.中国人用石磨将小麦磨成面粉再加工成面食,此后小麦逐渐成长为中国主粮之一。
B.先有了面包应用市场,再将技术革新需求向产业链上端传导,然后开始有意识种植小麦。
C.人类先对某种食物养成依赖,并形成成熟的吃法,再用种植手段扩大这种食物来源。
D.人类先用狩猎手段捕捉动物,并食用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想到驯化牲畜的办法。
4.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