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050字,答案扫描。
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
材料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事情通过文字记载,特别是行政档案数据变得无比庞杂,新的问题出现了。虽然记在人脑里的信息找起来非常方便,但如果是结绳语的绳子或是写着文字的泥板,该怎么检索数据?如果只有个10片甚至100片的泥板,都还不是问题,若是已经累积了数千片泥板,又该怎么办?
想象一下在公元前1776年,两个人在争论一片麦田的所有权。雅各布言之凿凿,说他早在30年前就向以扫买了这片田,但以扫说他是把这片地租给雅各布,租期30年,现在租期到了,他要收回土地了。双方火气上升,开始互相叫器推打,但他们忽然想到,可以到王室的档案库去查查,那里有全王国房地产相关的记录和数据。接着,档案库的承办人员带着他们去找相关的泥板,他们来到一个巨大的房间,从地板到天花板堆积着成千上万片的泥板。他该怎样才能找到记着30年前麦田合约的那块泥板?而就算找到了,又怎么能知道这块30年前的泥板就是关于这片麦田的最新合约?另外,如果找不到这块泥板,难道就能说以扫从未出售或出租这片麦田吗?会不会只是泥板搞丢了,或是某次下雨渗水把它给溶了?
显然,光是把记录压印在泥板上,并没办法让数据处理有效率、准确和方便。我们还需要有组织工具(像是编目)、快速的复制工具(像是复印机)快速准确的检索工具(像是计算机运算),而且还得有够聪明的负责人员,能够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事实证明,发明这些工具要比发明书写文字难上太多了。许多时地都相差甚远的文化,都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每隔几年,总有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其他某种被遗忘的文字。但这些文字多半就只是些新鲜但不实用的发明,原因就在于这些文化没能找出方法来有效编目和检索数据。而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印加帝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文化都发展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够将文字记录予以归档、编目和检索,另外还投入资本培养人才来负责抄写、数据管理和会计事务。
古代的抄写员不但得会读会写,还得知道如何查目录、辞典、日历、表格和图表。他们得要学习并内化种种编目、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技巧,而且这些都和大脑原本内建的机制非常不同。在大脑里,所有数据都自由地互相联结,而对官僚制度来说,各种数据必须清楚分开。一个抽屉放住宅抵押贷款,一个放结婚证书,第三个放税务登记材料,第四个放诉讼案件卷宗。而如果有某件事情同时属于很多个抽屉,可就头痛了。所以,这些制度总是在不停新增、删除和重新分配这些抽屉。
为了要让工作顺利,操作这种抽屉系统的人必须接受训练。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文书和会计的想法像个文件柜一样,但这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他们不这样想,他们的抽屉就会一片混乱,也就无法为政府、公司或组织提供所需的服务。而这也正是文字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最重要的影响:它逐渐改变了人类的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过去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已经转变为分割思考、官僚制度。
(摘编自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人类简史》)
材料二:
最早的信息检索主要是依靠信息分类。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汉代就有简单的图书分类法,如《七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简单的分类已不能完全解决快速查找有用信息的问题,因而出现了文献索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相关文献。书目、索引、文摘、目录等检索工具也不断出现。这些印刷版的工具主要根据文献的内、外部特征,从题名、著者、主题词等途径提供手工检索。
超文本检索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技术,是一种电子文献。它模仿人类联想式的记忆思维,将相互关联的信息以网状结构加以存储和记录,检索时可借助超链接实现信息阅读。智能检索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请求,自动形成检索策略,进行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存储是检索的基础,检索是存储的目的。检索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与用户联系起来,以便取得共同理解,实现交流。
(制图:厦门中学生助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较于人类固有的自由连接、整体思考的思维方式,分割思考更适用于为政府、组织等提供信息处理服务的专业人员。
B.中国古人很早就在信息处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如2000多年前就已掌握文献信息分类技术,这对文明的延续意义重大。
C.超文本检索系统以网状结构储存记录相互关联的信息,可自动分析用户以自然语言提出的检索请求,并形成检索策略。
D.为实现有效检索,存贮时对文献信息特征的标引著录和检索时对提问特征的选用,须采用同一套检索语言和名称规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抽屉”设喻,说明了官僚制度下信息复制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对信息处理人员产生的影响。
B.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检索,还是现代的智能检索,都是为了实现存储者与检索者的理解交流。
C.得益于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到超文本检索、智能检索的提升。
D.信息处理深刻地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而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开发契合人类思维方式的信息处理工具。
3.为了处理日益庞杂的信息,从古至今,人类主要作了哪些方面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4.材料一讲述了雅各布与以扫就麦田所有权争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 8题。
平淡的事 彭家煌
几天前由北平来了个穷友,没屋子住。我替他找了两天的房子,找着了一个挂眼科牌子的医生家的一间后楼,即刻就叫他搬进去。匆忙的我不过记住了前门两边的白墙上写着“照原眼科”,也仿佛记着这医生是姓曾而已。
翌日,我那朋友走来和我谈天。
“昨晚那个房东走到我房里向我借一块钱买米,吓吓吓!”
第二天,我在微光中找来找去,不知如何始终找不着“照原眼科”几个字,但是看见前门的墙壁两边有白粉的一幢房,“大概这就是的吧!”我是怀着“连一块钱都得向生朋友告贷,贫穷到这样子!”的心情去的,但进门一观察,那客堂间也点着洋灯,灯下也有两个老妈子似的顾客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