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70字。

  第二单元 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文章的语言艺术。
  2.体会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3.理解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或生活哲理。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散文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悟文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散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
  品读文章,涵咏主旨,领悟意象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
  二、写作背景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山水》的出版有一个过程,1942年秋,冯至将过去写的10篇散文集在一起,题名《山水》。《山水》出版后,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山水》中的《一棵老树》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最为精纯,并将前者称为“白话散文诞生以来的杰作”。陆耀东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我国现代主义散文中的杰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它都是一个真正的创造,在中国,是独树一帜的”。
  三、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著名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