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00字。

  第二单元  6.1 哈姆莱特(节选)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理解本剧的主题。
  3、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的结构、表达、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全剧故事情节并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了解事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中去呈现,体会艺术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戏剧的思考深度,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增加文化自信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学评论界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诗,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要人物。今天我们就随着莎士比亚去探索哈姆雷特灵魂深处的魔力,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及背景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这个人物,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写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欧洲的封建社会正往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这时,宫廷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面对这样一个热情面又混乱的时代,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醉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他通过这样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深的同情。这部杰出的悲剧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鼓舞着世人。
  《哈姆菜特》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16世纪80年代,伦敦的舞台上曾多次上演莎士比亚同时代剧作家据此改编的戏。1601年,莎士比亚又把它重新改编,把段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的反映时代面、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哈姆菜特的形象也因此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三、作者介绍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