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17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戏曲创演也迎来一派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戏曲评论紧跟舞台实践,直面新时代、新格局,在总结引领、批评建言中推动着戏曲艺术发展。的确,好的评论关系着当代戏曲价值的重建和审美的升华;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它既不能自外于戏剧,也不能放弃戏曲自身的美学追求,要尊重剧种的多样性、重视舞台表演技艺。
当前,戏曲评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一是以“主创说”代替“作品说”。在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通常会把对于创作的预期形成详细阐述,比如,表达何种主题,人物关系如何架构,舞台美术及灯光、服装化妆呈现何种效果等。这种用作前期宣传或作品导赏的“主创说”往往替剧中人物、情节走向“说话”,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一旦二度创作不尽完善,难免就有“说的比唱的好听”之嫌。综观戏曲评论领域,将宣传与评论画等号,把“作者说”等同于“作品说”的情况常常发生,甚至主创圈子、作品选材等也时常左右评论者的独立判断。二是让“文学性”先于“场上性”。大多数评论家在谈及某一作品时,多会关注剧本文学方面的优劣得失、题旨内涵和人物塑造层面是否生动、深刻,但对于音乐形象及表演技艺、行当特性等不加重视,长此以往,显然会对戏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须知,戏曲首先是“场上之曲”,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其次,大剧种与小剧种、京剧与地方戏等,都有各不相同的声腔音乐特点与表演范式,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就当前戏曲音乐创作而言,小剧种音乐歌舞化、大剧种音乐京昆化等趋向突出,亟须专业化评论跟进……对于上述现象,都需要从理论评论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不仅要提出问题、引起关注,还要研究、探索破题发展路径。
那么,在人人皆可评论的时代,面对剧种与剧团繁多、样貌各不相同的戏曲艺术,评论如何作为?
首先,对于评论者来说,需要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独立的审美判断。一方面,要了解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充足的戏剧、戏曲知识及正确的前沿理念、观念,累积足够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观剧体验;另一方面,基于广博的储备、专业的认知,还应形成客观的、不偏狭的独立认知,从而对“这一个”作品由表及里、对症下药,知道哪些是无需较真的细枝末节,哪些是关乎作品好坏的重大关节。其次,还要通过优秀的戏曲评论,唤起业界对于传统价值尤其是“场上之曲”“场上之技”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绝非“另起高楼”,像京剧的一些现代经典剧目创作都曾面向传统找手段,并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广泛汲取,从而形成了新传统、成就了新经典。同时,作为“无动不舞、无声不歌”的舞台样式,戏曲除文本外。音乐、表演、服装、上下场等都是其舞台艺术领域的关键环节,它们集中体现为演员身上的“活儿”。并以此架构起舞台文本与观众体验之间的桥梁。
现阶段,我们不能因为现实题材创作占据多数,就可以贴上“生活化”标签,对戏曲的舞台技法不加重视,这也导致了有的演员认为练功与否无关紧要。对于传统的、场上的认知,戏曲评论必须合理引导、有所作为,否则,容易让创作表演者走向误区,甚至将影响戏曲行业的整体生态。
(摘编自孙丛丛《戏曲评论不能忽视舞台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戏曲创作中“主创说”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各种预设容易使人陷入先入为主的判断;干扰左右评论者的判断。
B.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面向传统,汲取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营养,形成新传统、成就新经典。
C.戏曲是“无动不舞、无声不歇”的舞台样式,戏曲评论者应唤起业内对“场上之曲”“场上之技”的重视。
D.现在,现实题材的戏曲创作占据了多数,“生活化”的内容使演员与观众间距离更近,练功已不太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首段由戏曲繁荣引出戏曲评论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戏曲评论的作用,进而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第二段直面当前戏曲评论中值得反思的现象,析成因,剖危害,明方向,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C.文章总体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行文,主体部分则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D.文章在表达上注重修饰词的使用,语言严谨,如使用“当前”“一些”“绝非”等词,使文章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好的戏曲评论关系着当代戏曲价值的重建和审美的升华,为此评论者既要坚持对戏曲自身的美学追求,更要接受西方戏曲的相关理念。
B.当前戏曲评论领域存在投资方左右评论者独立判断的情况,其实,戏曲评论不是戏曲创作的附庸,而是理性指导下的再创作过程。
C.目前的一些戏曲评论中表现出“文学性”先于“场上性”倾向,是因为过于看重戏曲的综合性舞台艺术的特性,势必影响戏曲的发展。
D.戏曲评论者应当具备戏曲理论知识,掌握评论方法,还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以避免戏曲评论流于泛泛而谈的观感。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1 2017年—2020年中国分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量统计表
中国分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量/件
年度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国内 国外 合计 国内 国外 合计 国内 国外 合计
2017 1245709 135885 1381594 1679807 7786 1687593 610817 17841 628658
2018 1393815 148187 1542002 2063860 8451 2072311 689097 19702 708799
2019 1243568 157093 1400661 2259765 8425 2268190 691771 19846 711617
2020 1344817 152342 1497159 2918874 7759 2926633 752339 18023 770362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图2 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授权与审结指标
专利审结授权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平均值
欧洲 51.7 53.9 52.6 51.4 54.0 63.4 63.3 64.7 56.9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